以下是部分参与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院校及其招生信息:
1.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攻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2. 中山大学:2024年预计招收骨干计划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96名,其中定向新疆喀什地区医学硕士专项计划24名。
3. 武汉大学: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告发布。
4. 浙江大学:2024年该专项招生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
5. 吉林大学:2024年继续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
6. 中国矿业大学: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招生简章发布。
7. 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招生公告发布。
8. 华南理工大学:2024年继续开展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攻读博士、硕士学位。
9. 贵州大学:2024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采取“申请-考核”制方式招生。
10. 兰州大学:2025年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19名,其中含南疆高校教师专项3名。
11. 云南大学:2025年拟招收骨干计划硕士研究生29名,其中包含民族地区工程人才专项(工程硕士)6名。
12. 南京大学:2025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报考说明。
以上院校均参与了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招生工作,具体招生计划和要求可能有所不同,建议考生关注各高校的官方公告以获取详细信息。
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报考条件
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的报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治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政审合格,立志为国家战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服务。
2. 生源范围:
– 生源地在内蒙古、广西、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省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 生源地在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市的少数民族考生,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北、湖南(含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等省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的少数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区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工作满3年以上、报名时仍在当地工作的汉族考生。
– 在内地西藏班、新疆班承担教学和管理任务的教职工;在西藏工作且满5年以上的“非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业计划”毕业生。
3. 就业承诺:承诺毕业后回定向地区(单位)就业。其中,在职考生回原单位;非在职考生(含应届本科毕业生)回定向省(区、市、兵团)就业。
4. 学历要求:报考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报到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 已获硕士、博士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5. 健康要求: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
6. 报名资格审核: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按照教育部和考生生源省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报考资格审核程序,进行报名资格审核。
7. 其他要求: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填写的少数民族考生身份、就业方式(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等报考信息一律不做修改。若报名时报考类别未选择“12定向就业”或定向就业单位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考生,不能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
以上条件为报考少数民族骨干研究生的基本要求,具体条件可能会不同高校和年度的招生简章有所变化,建议考生在报考前详细阅读当年的招生简章和相关政策文件。
少骨干计划是一个坑
关于“少骨干计划”是否是一个“坑”,这个观点因人而异,取决于个人的情况和目标。从结果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优势:
– 分数要求相对较低:少干计划允许一些考生以低于普通招生分数线的成绩被录取。
– 经济补助:读研期间有国家和学校的补助,享受一定的奖学金。
– 就业保障:毕业生原则上可以去八大省就业,包括新疆、西藏等。
2. 劣势:
– 服务期限要求:毕业后需回原省份服务5年,不可违约。违约可能会被纳入征信记录。
– 调剂困难:考研一战不上岸,等着二战吧,别妄想还有调剂的机会。
– 硕转博限制:少干硕士大部分学校不可以直接硕转博,且只能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不可以报普博。
– 就业限制:即使违约也只是解除了回原籍的束缚,“定向生”的帽子是摆脱不了的,找工作的时候会有很多限制。
3. 个人发展与选择:
– 对于那些希望以较低分数进入理想大学、减轻经济负担、并愿意毕业后回原籍地工作的考生来说,少干计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对于那些有更高追求、希望在一线城市发展或有其他个人职业规划的考生来说,少干计划可能会限制他们的发展。
少干计划是否是一个“坑”并没有绝对的答案,它取决于个人的目标和情况。对于某些人来说,它提供了一个实现教育梦想和减轻经济负担的机会;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它可能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是否选择少干计划,需要考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规划来做出决定。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