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曝十寒是什么意思
“一曝十寒”是一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其字面意思是指即使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只在阳光下曝晒一天,而在寒冷的环境中冻十天,也无法生长。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或学习时缺乏恒心,时而勤奋,时而懒散,努力的时间远远少于懈怠的时间。
成语的出处与背景
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在《孟子》中,孟子用这个比喻来批评齐王的昏庸,指出如果没有持续的努力和专注,即使是最有潜力的事物也难以成功。他强调,学习和做事需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心二意。
现代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一曝十寒”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学习或工作中缺乏坚持性,努力的时候少,懈怠的时候多。这种行为模式往往导致无法取得理想的成果,因此强调了持之以恒的重要性。
总之,“一曝十寒”提醒我们在追求目标时,必须保持恒心和毅力,才能最终实现成功。
一暴十寒还是一曝十寒
“一暴十寒”和“一曝十寒”这两个词语实际上是同一个成语的不同写法。根据相关资料,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阳光下曝晒一天,又接连冷冻十天”,用来比喻做事缺乏恒心,时常中断。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在书中提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即使是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如果只在阳光下晒一天,然后在寒冷的环境中冻十天,也无法生长。孟子用这个比喻来劝诫齐王要有恒心和毅力,不能轻易听信奸臣的谗言。
写法的差异
– “一暴十寒”是较为常见的写法,尤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
– “一曝十寒”则是另一种写法,字面意思相同,且在一些古籍或文献中也可以见到。
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选择哪一种写法主要取决于个人习惯或特定的书写规范。
一曝十寒的典故出处
成语“一曝十寒”的典故出处源自《孟子·告子上》。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孟子用这个比喻来形容缺乏恒心和毅力的行为。他指出,即使是生命力强的植物,如果在阳光下曝晒一天后又在寒冷的环境中冻十天,也无法存活。这段话的原文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这句话强调了持续努力的重要性,指出做事不能时而勤奋、时而懈怠。
“一曝十寒”后来被简化为成语,广泛用于比喻学习或工作中缺乏坚持和恒心的态度,常常中途放弃或荒废。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孟子的思想,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坚持和努力的重要启示。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