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灯末庙的意思

残灯末庙的意思

残灯末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án dēng mò miào。其字面意思是“快要熄灭的灯”和“将要结束的庙会”,比喻事情已经衰落,接近完结。

成语的来源

该成语出自现代作家老舍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在文中用以描绘一种即将结束的氛围,象征着事物的衰退和终结。

具体解释

残灯:指的是快要熄灭的灯,象征着光明的消逝。

末庙:指庙会的最后一天,意味着庆典即将结束。

整个成语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状态的衰退,暗示其即将走向终结或消亡。

残灯末庙的意思

残灯末庙是成语吗

“残灯末庙”确实是一个成语,拼音为“cán dēng mò miào”。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快要熄灭的灯和即将结束的庙会,通常用来比喻事情已经衰落,接近完结。

成语的来源

“残灯末庙”出自老舍的作品《北京的春节》,在文中用来形容春节的结束,暗示着节日的气氛逐渐消散,生活又将恢复正常。

使用示例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说:“此事已是残灯末庙,大势难回,不必再苛责自己。”这句话表达了事情已经到了尾声,无法再挽回的意思。

“残灯末庙”不仅是一个成语,而且在文学和日常交流中都有其独特的用法和意义。

北京的春节1~7段意

《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详细描绘了北京地区春节的传统习俗。以下是1至7段的段意:

段意

1. 第一段(1-2自然段)

– 介绍春节的准备工作从腊月初旬开始,特别提到腊八粥和腊八蒜的制作,强调了人们在寒冷的冬季依然保持过年的热情。

2. 第二段(3-4自然段)

– 描述孩子们对春节的期待和欢喜,以及大人们忙碌的情景,展现了家庭成员在春节前的准备活动。

3. 第三段(5-6自然段)

– 讲述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习俗,提到祭灶王的仪式和相关的民俗活动,表现出春节前的热闹气氛。

4. 第四段(7自然段)

– 描绘除夕夜的热闹场景,家家户户团圆吃年夜饭,守岁,炮声不断,体现了春节的团圆和喜庆。

5. 第五段(8-10自然段)

– 讲述正月初一的活动,包括拜年、接待客人等,展示了春节期间人们的互动和欢庆。

6. 第六段(11-12自然段)

– 描述元宵节的庆祝活动,强调观花灯、放鞭炮和吃元宵的传统,表现出节日的高潮和热闹。

7. 第七段(13自然段)

– 简要说明春节结束后的情景,家庭恢复日常生活,孩子们重新上学,标志着节日的结束。

通过这些段落,老舍不仅展示了春节的丰富习俗,还传达了浓厚的家庭情感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6 12:07
下一篇 2025-02-16

相关推荐

  • 四大皆空的意思

    四大皆空的意思 “四大皆空”是一个源自佛教的成语,主要表达了对物质世界本质的理解。其字面意思是指构成一切事物的四种基本元素——地、水、火、风——都是空虚的,意味着这些元素并没有固定的自性或实质存在。 四大的具体含义 在佛教中,“四大”具体指的是: – 地大:代表坚硬的物质,能够支持万物。 – 水大:代表流动和湿润的特性,能够聚集和滋养…

    2025-02-22
    700
  • 河东狮吼的意思_解释_出处

    【成语意思】:河东狮吼比喻悍妒的妻子对丈夫大吵大闹,形容妻子发怒时的威严和凶猛。【成语来源】:宋·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

    2025-02-22
    300
  • 无缘无故(详解)

    无缘无故 无缘无故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wú yuán wú gù,意思是形容某事没有任何原因或理由。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些看似无缘无故发生的事情,给人以困惑的感觉。 释义与用法 – 释义:无缘无故表示没有一点原因,通常用于形容某种情况或行为的发生没有明显的理由。例如,“他的很多抱怨是无缘无故的”意味着这些抱怨没有合理的依据。 – …

    2025-02-20
    1300
  • 密密麻麻的意思

    密密麻麻的意思 “密密麻麻”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ì mì má má”。它的意思是形容事物非常密集、纷杂,通常用来描述数量众多且排列紧密的状态。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群、文字、物品等的密集堆积情况。 具体解释: – 密集的状态:表示事物排列得非常紧密,像鱼鳞一样,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密集感。 – 用法示例:可以用来形容纸上写满了小字…

    2025-02-14
    2800
  • 若隐若显(详解)

    若隐若显 若隐若显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uò yǐn ruò xiǎn,其意思是好像隐藏不露,又好像显现出来,形容事物的状态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样子。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赵佶的《宣和画谱·山水三》,其中描述了艺术作品中模糊而又引人遐想的景象。 在使用上,若隐若显常用来形容事物的状态不明确,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例如,月亮在云层间若隐若现,使得夜晚的景色显得更加迷…

    2025-02-21
    1000
  • 来龙去脉(详解)

    来龙去脉 释义与来源 “来龙去脉”是一个汉语成语,最初用于堪舆学(风水学)中,形容山脉和河流的走势。“来龙”指的是山脉的起伏,而“去脉”则指的是水流的走向。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明代的《运甓记》,其中提到“此间前冈有块好地,来龙去脉,靠岭朝山,处处合格”。 比喻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来龙去脉”逐渐被引申为比喻事情的前因后果或整个过程的始末。它强调的是事件…

    2025-02-15
    25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