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的意思
锱铢必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zī zhū bì jiào。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对非常微小的事物或金额都要斤斤计较,形容一个人非常小气,甚至对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成语来源
锱铢必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荀子·富国》一书,其中有句云:“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为了贿赂而割让国家的一点土地,敌国的贪欲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这一典故反映了斤斤计较的消极影响,强调了小气和狭隘的心态。
成语解释
– 本义: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成语的本义是指连一分一厘都要计较。
– 引申义:形容一个人气量狭小,对小事也要计较,常常表现出吝啬和小气的性格。
使用示例
在日常生活中,锱铢必较常用于形容那些对金钱和小事过于计较的人。例如:
– “他在与朋友的财务往来中总是锱铢必较,连几毛钱都不肯让步。”
– “在家庭事务中,过于锱铢必较只会让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斤斤计较、一毛不拔、睚眦必报等。
– 反义词:慷慨解囊、豁达大度、心胸宽广等。
锱铢必较不仅仅是对金钱的计较,更是一种心态的体现,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过于斤斤计较。
锱铢必较 睚眦必报
锱铢必较和睚眦必报是两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它们都用来形容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性格特征。
锱铢必较
解释:锱铢必较的字面意思是指对极小的财物也要计较。这里的“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都是非常小的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小气,甚至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斤斤计较,表现出气量狭小的特征。
出处:该成语出自《荀子·富国》,原文提到“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意在强调即使是微小的利益也不应轻易放弃。
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锱铢必较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小事上过于计较的人,通常带有贬义。
睚眦必报
解释:睚眦必报的字面意思是指连眼角的微小怨恨也要报复。这里的“睚眦”指的是眼角,形容一个人心胸极其狭窄,连极小的仇恨都要报复。
出处:该成语源于《史记》,讲述了战国时期的范雎,他因受到冤屈而心怀怨恨,最终报复了曾经陷害他的须贾。成语的意思强调了心胸狭窄和报复心强的性格特征。
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睚眦必报常用于形容那些对小事过于计较、心胸狭窄的人,通常也带有贬义。
这两个成语都反映了人们对斤斤计较和狭隘心态的批评,提醒人们应当宽容大度,不要过于在意小事。
锱铢必较有两种意思
“锱铢必较”这个成语主要有两种意思,具体如下:
1. 形容小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小气,连很少的钱也要斤斤计较。这里的“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分别是“一两的四分之一”和“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因此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微小事物的计较,反映出一种吝啬的性格特征。
2. 比喻气量狭小:除了形容小气外,“锱铢必较”也可以比喻一个人的气量狭小,对于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这种性格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因为过于计较细节会使人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
“锱铢必较”不仅仅是对金钱的计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态度。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