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的意思

锱铢必较的意思

锱铢必较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zī zhū bì jiào。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对非常微小的事物或金额都要斤斤计较,形容一个人非常小气,甚至对很少的钱也要计较。

成语来源

锱铢必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荀子·富国》一书,其中有句云:“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为了贿赂而割让国家的一点土地,敌国的贪欲是永远无法满足的。这一典故反映了斤斤计较的消极影响,强调了小气和狭隘的心态。

成语解释

本义: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成语的本义是指连一分一厘都要计较。

引申义:形容一个人气量狭小,对小事也要计较,常常表现出吝啬和小气的性格。

使用示例

在日常生活中,锱铢必较常用于形容那些对金钱和小事过于计较的人。例如:

– “他在与朋友的财务往来中总是锱铢必较,连几毛钱都不肯让步。”

– “在家庭事务中,过于锱铢必较只会让人际关系变得紧张。”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斤斤计较、一毛不拔、睚眦必报等。

反义词:慷慨解囊、豁达大度、心胸宽广等。

锱铢必较不仅仅是对金钱的计较,更是一种心态的体现,提醒人们在生活中要有宽广的胸怀,不要过于斤斤计较。

锱铢必较的意思

锱铢必较 睚眦必报

锱铢必较和睚眦必报是两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它们都用来形容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的性格特征。

锱铢必较

解释:锱铢必较的字面意思是指对极小的财物也要计较。这里的“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锱为一两的四分之一,铢为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都是非常小的量。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非常小气,甚至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斤斤计较,表现出气量狭小的特征。

出处:该成语出自《荀子·富国》,原文提到“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意在强调即使是微小的利益也不应轻易放弃。

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锱铢必较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小事上过于计较的人,通常带有贬义。

睚眦必报

解释:睚眦必报的字面意思是指连眼角的微小怨恨也要报复。这里的“睚眦”指的是眼角,形容一个人心胸极其狭窄,连极小的仇恨都要报复。

出处:该成语源于《史记》,讲述了战国时期的范雎,他因受到冤屈而心怀怨恨,最终报复了曾经陷害他的须贾。成语的意思强调了心胸狭窄和报复心强的性格特征。

用法:在现代汉语中,睚眦必报常用于形容那些对小事过于计较、心胸狭窄的人,通常也带有贬义。

这两个成语都反映了人们对斤斤计较和狭隘心态的批评,提醒人们应当宽容大度,不要过于在意小事。

锱铢必较有两种意思

“锱铢必较”这个成语主要有两种意思,具体如下:

1. 形容小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小气,连很少的钱也要斤斤计较。这里的“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分别是“一两的四分之一”和“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因此这个成语强调了对微小事物的计较,反映出一种吝啬的性格特征。

2. 比喻气量狭小:除了形容小气外,“锱铢必较”也可以比喻一个人的气量狭小,对于很小的事情也要计较。这种性格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因为过于计较细节会使人难以与他人和谐相处。

“锱铢必较”不仅仅是对金钱的计较,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处事态度。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1 17:28
下一篇 2025-02-11 17:33

相关推荐

  • 大什么径庭

    大什么径庭 “大什么径庭”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指的是“大相径庭”。这个成语的拼音是 dà xiāng jìng tíng,意思是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 成语来源 成语“大相径庭”出自《庄子·逍遥游》,原文中提到:“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这句话表达了对某些言论的惊讶和不解,强调了事物之间的巨大差异。 成语解释 –…

    2025-02-13
    700
  •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磨利兵器,喂饱马匹”,形容为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原文提到郑国的国君郑穆公在得知敌军即将来袭时,看到士兵们已经磨好了武器,喂饱了马匹,显示出他们随时准备作战的状态。 成语的具体解释: – 厉:同“砺”,意为磨利。 – 兵:指兵器。 &#821…

    2025-02-13
    800
  • 唐虞之治(详解)

    唐虞之治 唐虞之治是指中国上古时期由唐尧和虞舜两位贤君统治的理想社会,通常被视为政治清明、人民安乐的盛世。这个概念源于古代文献,尤其是《论语》和《史记》,其中提到唐虞时代的治世理想。 唐虞之治的背景 – 历史人物:唐尧和虞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帝贤君,二人以德治国,推行禅让制,即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而非世袭制。这种治理方式被后人视为理想的统治模式…

    2025-02-13
    500
  • 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

    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 “一年之计在于春”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在一年开始的春天就要做好全年的安排和打算。这句话强调了春季在一年四季中的重要性,认为春天是进行规划和努力的最佳时机。根据古代的农业经验,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只有在春天做好准备,才能在秋天获得丰收。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的萧统所著的《纂要》,其中提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进一…

    2025-02-12
    800
  • 文人无行(详解)

    文人无行 文人无行的解释与背景 成语释义 “文人无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wén rén wú xíng,意思是指那些喜欢玩弄文字的人,通常品行不端正。这个成语出自明代胡应麟的《少室山房笔丛》,其中提到“文人无行,信乎?”表达了对文人品行的质疑和批评。 成语的用法 “文人无行”常用作谓语,含有贬义,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道德或行为上不端正的文人。它反映了社会对…

    2025-02-13
    400
  • 慷慨解囊的意思

    慷慨解囊的意思 慷慨解囊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kāng kǎi jiě ná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毫不吝啬、极其大方地在经济上帮助别人。“慷慨”指的是豪爽、大方,而“解囊”则是指解开钱袋拿出钱来,合起来形容的是在经济上慷慨解囊、乐于助人的行为。 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在书中有相关的引用,强调了这种大方的精神。例如,姚雪垠的《李自成…

    2025-02-11
    17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