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成语“退避三舍”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其字面意思是指在战斗中主动后退九十里,以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这里的“三舍”是古代的距离单位,三十里为一舍,因此三舍即为九十里。

成语的来源与背景

“退避三舍”的典故与春秋时期的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有关。当时,重耳因宫廷斗争而逃亡,最终受到楚国国君的款待。在一次宴会上,楚王询问重耳如果将来回到晋国当上国君,如何报答他的恩情。重耳回答说,如果晋楚两国发生战争,他会命令军队先后退九十里,以示对楚国的尊重和感激。这一承诺在后来的城濮之战中得以兑现,晋军在战斗前果然后退九十里,最终利用楚军的骄傲轻敌而取得胜利。

现代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退避三舍”常用来比喻在面对强大对手或冲突时,主动让步以避免争端。这种做法并不代表软弱,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强调在复杂的局势中采取灵活的应对策略。例如,在人际交往中,当面临激烈争执时,采取退一步的态度可以有效缓解紧张局势。

“退避三舍”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提醒人们在处理冲突时,灵活应对、适时退让,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退避三舍现在比喻什么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现在主要用来比喻主动退让和回避,以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其原意是指在战斗中主动后退九十里,以示对对方的尊重和避免直接对抗。这个成语源自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特别是晋国公子重耳与楚国的关系。

成语的来源与含义

历史背景:成语“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描述了晋文公重耳在与楚国交战前,遵守对楚成王的承诺,主动让军队后退九十里,以示友好和避免冲突。

字面解释:其中“舍”在古代指的是行军时每三十里设立的驻扎点,因此“三舍”即为九十里。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面对强敌或冲突时,采取一种策略性的退让,以达到更长远的利益。

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退避三舍”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境:

避免冲突:在面对争执或冲突时,选择暂时退让,以避免事态升级。

策略性让步:在谈判或竞争中,表现出一种灵活的态度,通过适度的让步来换取更大的利益或和平的局面。

谦虚与礼让: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谦虚和礼让的态度,避免与他人争高低。

总之,“退避三舍”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成语,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提醒人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中,灵活应对,适时退让,以求得更好的结果。

退避三舍的正确解释

成语“退避三舍”源自于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具体解释如下:

成语解释

字面意思:成语中的“舍”是古代行军计程的单位,三十里为一舍,因此“退避三舍”指的是主动后退九十里(即三舍),以避免与对方发生冲突。

比喻意义:该成语常用于比喻在面对冲突或对抗时,主动让步以避免争端,体现了一种智慧和策略。

历史背景

“退避三舍”的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故事讲述了晋国公子重耳(后来的晋文公)在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时,承诺如果将来晋楚两国发生战争,他会命令军队先后退九十里,以示对楚国的尊重和报恩。这一策略不仅是为了避免直接冲突,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旨在麻痹敌人,使其放松警惕,最终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在句中一般作谓语或定语,含有一定的贬义,强调退让的策略性。

近义词:与“委曲求全”相近,后者更侧重于为了大局而忍让,而“退避三舍”则强调主动回避冲突的策略。

总之,“退避三舍”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现代人际交往中常用的智慧策略,提醒人们在面对冲突时,适时的退让可能会带来更好的结果。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23 10:35
下一篇 2025-02-23 10:41

相关推荐

  • 四面八方的意思

    四面八方的意思 四面八方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ì miàn bā fāng,主要用来形容来自各个方向或各个方面的情况。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四面”指的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而“八方”则包括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因此整体上表示“来自所有方向”或“各个方面”。 具体解释: – 含义:四面八方指的是周围的各个方向,强调范围广泛,通常…

    2025-02-14
    3500
  • 鸿雁传书的意思

    鸿雁传书的意思 鸿雁传书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通过鸿雁传递书信或信息。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朝的历史故事,特别是与苏武的传奇经历有关。 成语来源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故事讲述了汉朝使臣苏武在出使匈奴期间被扣留,长时间生活在北海的艰苦环境中。汉昭帝为了要回苏武,派使者前往匈奴,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经死去。为了揭穿这个谎言,汉使者巧妙地编造了…

    2025-02-22
    1400
  • 满园春色(详解)

    满园春色 “满园春色”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常用于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象,象征着生机勃勃和欣欣向荣的状态。这个词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也被用来比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词义与出处 “满园春色”字面意思是整个园子里充满了春天的色彩,通常用来形容春天的美丽景象和生机。它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作《游园不值》,其中有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了春天的…

    2025-02-16
    4300
  • 九故十亲(详解)

    九故十亲 成语“九故十亲”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ǔ gù shí qīn,意指泛指亲戚和朋友,形容亲朋好友众多。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元代的文学作品,如关汉卿的《哭存孝》和石德玉的《秋胡戏妻》,其中提到“九故十亲”来形容人际关系的广泛和亲密。 与“九故十亲”相似的成语还有“十亲九故”,其拼音为shí qīn jiǔ gù,意思也是形容亲戚朋友很多,出自元…

    2025-02-15
    2800
  • 一帆风顺的意思

    一帆风顺的意思 一帆风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yī fān fēng shùn。其字面意思是“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事情进展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成语出处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送崔爽之湖南》,其中有句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风。”这句话表达了对顺利航行的美好期望,后来逐渐演变为成语。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2025-02-19
    1900
  • 顾全大局(详解)

    顾全大局 “顾全大局”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gù quán dà jú”,其基本含义是指在处理事务时要考虑整体利益,而不是仅仅关注个人或局部的利益。这一成语强调了从整体出发,确保不损害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成语来源与解释 “顾全大局”出自清代作家吴趼人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其中提到:“然而要顾全大局呢,也有个无可奈何的时候。”这句话表明在某些情况下,…

    2025-02-17
    30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