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天荒什么意思

破天荒什么意思

“破天荒”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或第一次发生的事情。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最早出现在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描述了唐朝荆州地区的一个情况:每年有许多考生前往京城参加考试,但大多数人都未能中举,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有一位名叫刘蜕的考生成功中举,这才被称为“破天荒”,意指打破了这一长期未能中举的局面。

基本解释

含义:指从未有过的事情,或首次出现的新鲜事。

用法:可以作为动宾式的成语,通常用作宾语或定语,表达某种事物的首次出现或突破。

例句

– 校长由女性担任,在本校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

– 我国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全国上下欣喜不已,真是破天荒的成就。

“破天荒”不仅仅是描述某个事件的首次发生,还带有一种突破常规、打破旧有局面的积极含义。

破天荒什么意思

破天荒的正确解释

“破天荒”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或第一次发生的事情。其字面意思是“打破荒凉的状态”,源于古代对某些地区长期没有人中举的讽刺。

成语解释

基本含义: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或第一次出现的事。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种新鲜事物或突破性的成就。

出处: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其中提到唐朝荆州地区的考生刘蜕首次考中进士,打破了该地区长期无人中举的局面,因此被称为“破天荒”。

使用示例

– 在现代汉语中,“破天荒”常用于形容某种前所未有的情况,例如:

– “这次比赛中,学校的女子足球队破天荒地获得了冠军。”

– “他在这次考试中破天荒地取得了满分。”

语法与用法

语法:动宾式,通常作宾语或定语使用。

近义词:史无前例、开天辟地。

反义词:屡见不鲜、司空见惯。

“破天荒”不仅仅是一个描述新鲜事物的成语,它还蕴含了对突破常规、创造历史的赞美与认可。

破天荒比喻什么

“破天荒”这个词语的意思是指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或第一次发生的事情。它通常用来形容某种新鲜事物的出现,或者某人突然得志、扬名的情形。

词源与典故

“破天荒”最早出现在宋代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描述的是唐朝时期荆州地区的一个历史事件。荆州每年都有举人参加进士考试,但长达五十多年没有人考中,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刘蜕考中进士,才打破了这一“天荒”,因此被称为“破天荒”。

用法与例句

在现代汉语中,“破天荒”可以用作动宾式,作宾语、定语或状语,通常用于描述首次出现的情况。例如:

– “今年春节,叶家终于破天荒杀了年猪,人均比上年增收300多元。”

– “这两位王不见王的巨星,将在这次晚会上破天荒同台演出。”

“破天荒”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的首次成功或成就,常带有惊讶或赞叹的意味。

总之,“破天荒”不仅仅是一个描述首次发生事件的词语,它还蕴含了对过去未曾发生的事情的反思与对新事物的期待。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22 16:45
下一篇 2025-02-22 16:51

相关推荐

  • 搔首弄姿(详解)

    搔首弄姿 搔首弄姿(sāo shǒu nòng zī)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故意卖弄风情或装腔作势的行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用手指梳理头发,通常带有轻浮和矫揉造作的贬义。 成语解释 – 字义:搔(用手指梳)和弄(卖弄),原意是指修饰容貌,后来引申为形容人故作姿态、卖弄风情。 – 出处:该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李固传》,…

    2025-02-14
    3100
  • 左书右息(详解)

    左书右息 成语“左书右息”的读音为 zuǒ shū yòu xī,其意思是比喻左右形式错乱,或形容倒行逆施。该成语出自《管子·七法》,原文为:“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明白法则却想要治理人民,就像用左手写字而右手却不动一样,形象地说明了治理的错误方法和方向。 成语的解释与出处 – 解释:左书右息比喻做事违反常…

    2025-02-16
    2600
  • 高屋建瓴是什么意思

    高屋建瓴是什么意思 “高屋建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gāo wū jiàn líng。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在高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形容一种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的状态。 成语的解释 – 基本释义:高屋建瓴比喻处于有利的地位,能够轻松地掌控局势,形势不可阻挡。它强调了从高处俯视的优势,象征着对事物的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 – 出处:该…

    汉语国学 2025-02-15
    2500
  • 一蹴而就什么意思

    一蹴而就什么意思 “一蹴而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yī cù ér jiù”。其字面意思是“踏一步就可以完成”,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项工作或任务能够迅速完成,强调完成的速度和简便性。 详细解释 – 词源:该成语出自宋代苏洵的《上田枢密书》,原文为“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意指人们都希望能轻松达到…

    2025-02-18
    2400
  •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详解)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一个成语,源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其意思是指即使短暂的分别,也可能使人有显著的进步,因此再见时应以新的眼光看待对方。 成语的来源与解释 – 出处:该成语出自晋代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具体情节是吕蒙在与鲁肃分别后,因勤奋学习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当鲁肃再次见到吕蒙时,感到惊讶,吕蒙则回应说:“士别…

    2025-02-14
    2700
  • 置之不理的近义词

    置之不理的近义词 置之不理的近义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 置若罔闻:形容对某事听而不闻,表示不予理睬。 – 束之高阁:比喻把某事放在一边,不加以重视或处理。 – 置之度外:指把某事抛在脑后,不放在心上。 这些近义词都表达了对某人或某事冷淡、不理睬的态度,适用于不同的语境中。根据成语的解释,”置之不理&#8221…

    2025-02-16
    25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