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妙惟肖是什么意思
惟妙惟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wéi miào wéi xiào,意思是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这个成语出自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各本序跋题辞〈读聊斋杂说〉》,其原文提到“形容惟妙惟肖,仿佛《水经注》造语”。
词义解析:
– 形容词性:惟妙惟肖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补语,含有褒义,强调模仿或描绘的精细与真实。
– 近义词:栩栩如生,指描写得生动、形象,仿佛活的一样。
– 反义词:画虎类犬、照猫画虎,表示模仿得不够真实,差强人意。
使用示例:
– “这幅画把儿童活泼有趣的特点画得惟妙惟肖。”
– “她扮演一位英雄的母亲,言谈举止,无不惟妙惟肖。”
总之,惟妙惟肖强调的是一种极高的模仿技巧,使得所描绘的对象与真实的事物几乎无法区分。
惟妙惟肖只能形容什么
“惟妙惟肖”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传神,几乎与原物一模一样。它可以用于多种场合,尤其是在艺术作品、表演、雕塑等方面,强调其生动和真实的特征。
适用范围
– 艺术作品:常用于形容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的细致入微和生动表现。例如,一幅画作如果能够将人物的神态、动作表现得惟妙惟肖,便说明其艺术水平极高。
– 表演:在戏剧、相声等表演艺术中,演员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的配合,能够将角色的特征表现得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 模仿:在模仿他人时,如果能够做到惟妙惟肖,意味着模仿者的技巧非常高超,能够准确捕捉到被模仿者的神韵和特点。
“惟妙惟肖”不仅限于某一特定的事物或领域,而是广泛适用于任何能够表现出高度真实感和生动性的艺术或表演形式。它强调的是一种几乎完美的再现能力,无论是对人物、景物还是情感的描绘,都能体现出这一成语的精髓。
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区别
“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这两个成语都用来形容事物的逼真程度,但它们在侧重点和使用场合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定义与侧重点
– 栩栩如生:这个成语强调的是生动性和活力,形容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中的形象生动逼真,仿佛活的一样。它的侧重点在于“如生”,即表现出一种生命的状态,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描述一幅画作时,可以说“这幅画的动物栩栩如生”。
– 惟妙惟肖:这个成语则侧重于形似,强调模仿的精准程度,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几乎无法分辨真假。它的侧重点在于“肖”,即强调与原物的相似度。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表演时,可以说“他的模仿惟妙惟肖”。
使用场合
– 栩栩如生:通常用于形容艺术作品的表现,尤其是那些需要表现生动情感的场合。它不适合用来形容人的表演或模仿,因为人本身是活的,使用“如生”不太合适。
– 惟妙惟肖: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表演、模仿等场合,强调其逼真程度。例如,可以说“他的表演惟妙惟肖,令人信服”。
“栩栩如生”更侧重于表现事物的生动性和活力,而“惟妙惟肖”则更强调模仿的准确性和形似程度。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有助于在语言表达中更准确地使用这两个成语。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