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满园的意思

春色满园的意思

“春色满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ūn sè mǎn yuán,意思是整个园子里一片春天的景色,常用来比喻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表达了繁荣兴旺的气氛。

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其中有句诗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表达了春色的美丽无法被围墙所阻挡,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希望。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万紫千红、春意盎然

– 反义词: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用法

“春色满园”可以用作谓语或定语,常用于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和生机勃勃的状态,适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交流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春色满园的意思

春色满园下一句是什么

“春色满园”的下一句是“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全诗为: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诗中通过“春色满园关不住”来形象地表现春天的景色无法被封闭,而“一枝红杏出墙来”则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活力与生命力,传达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息。

春色满园下一句怎么接

“春色满园”的下一句是“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出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完整的诗句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表达了春天的美景无法被围墙所阻挡,生机勃勃的春色依然会探出墙外,展现出自然的活力与美丽。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由的向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5 14:24
下一篇 2025-02-15 14:28

相关推荐

  • 不求甚解的意思

    不求甚解的意思 “不求甚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ù qiú shèn jiě。其原意是指在读书时只注重理解其精神实质,而不拘泥于字句的细节,最初并不含有贬义。这个成语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其中提到:“好读书,不求甚解”,表达了一种对读书态度的理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求甚解”逐渐演变为形容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通常指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

    2025-02-16
    1900
  • 七上八下的意思

    七上八下的意思 “七上八下”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七个上去,八个下来”,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混乱和不安。 成语来源 “七上八下”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的小说《水浒传》中,描述了角色胡正卿在紧张情境下的心情:“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这个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心情如同吊桶在水井中上下波动,反映出一种不安和焦…

    2025-02-12
    3800
  • 绚丽多彩的(详解)

    绚丽多彩的 “绚丽多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uàn lì duō cǎi”。它的意思是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通常用来描述事物的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的状态。 成语解释 – 含义:形容色彩华丽,灿烂美丽,通常用于描述景象、艺术作品或节日庆典等场合的丰富多彩。 – 出处:该成语出自魏巍的作品《东方》,其中提到:“会上反…

    2025-02-13
    2900
  • 酣然入梦的拼音

    酣然入梦的拼音 酣然入梦的拼音是 hān rán rù mèng。这个成语形容的是一种很舒适地进入梦乡的状态,通常用来描述甜美、畅快的入睡体验。 不可捉摸的意思拼音 “不可捉摸”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bù kě zhuō mō。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形容事物的变化不定或难以理解。 详细解释: – 释义:捉摸的意思是揣测、预…

    汉语国学 2025-02-15
    1800
  • 坚壁的意思

    坚壁的意思 坚壁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jiān bì,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加固防御 坚壁最初的意思是指加固城墙和堡垒,以增强防御能力。这种用法常见于古代军事文献中,强调通过加强防御工事来抵御敌人的攻击。例如,《史记》中提到“汉王坚壁不与战”,意指汉王加强防御,不与敌军交战。 2. 藏匿物资 坚壁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是指将物资转移或埋藏,以防止被敌人夺取。…

    2025-02-13
    2700
  • 若隐若现(详解)

    若隐若现 若隐若现的解释 定义 “若隐若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uò yǐn ruò xiàn”。它的意思是好像隐没,又好像出现,形容事物隐隐约约,不真切、不明朗。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模糊不清的景象或状态。 成语出处 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提到“李惊,方将诘问,则见其若隐若现,恍惚如烟雾,宛转间已登榻。”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若…

    2025-02-12
    34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