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沙锅问到底是成语吗
“打破沙锅问到底”常被认为是一个成语,但实际上它是一个误写,正确的表达应为“打破砂锅璺到底”。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强调对问题的深入探究。
成语的来源
“打破沙锅问到底”出自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拙轩颂》,其中提到:“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这里的“沙盆”实际上应为“砂锅”,而“问”字是对“璺”字的同音假借,原意是指砂锅破裂后,裂纹会一直延伸到底部,象征着追根究底的精神。
成语的解释
– 拼音: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 释义: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形容对问题的追问不止,直到得到答案。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追本溯源、刨根问底、追根究底
– 反义词:浅尝辄止、浮光掠影
虽然“打破沙锅问到底”在日常使用中广泛流传,但其准确的成语形式应为“打破砂锅璺到底”。
打破砂锅问到底一一歇后语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句常见的歇后语,通常用来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其字面意思是“打破砂锅后要问到底”,而实际上,这个表达源于“打破砂锅璺到底”,其中“璺”与“问”同音,指的是砂锅被打破后,裂纹会从锅边延伸到锅底,象征着深入探究的过程。
来源与解释
1. 谐音的由来:原本的说法是“打破砂锅璺到底”,但由于“璺”和“问”发音相近,逐渐演变为“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种变化体现了汉语中常见的谐音现象。
2. 文化背景:这一歇后语的使用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追根究底的重视,强调了在面对问题时应有的探索精神。它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真相的执着追求。
3. 相关典故:这句歇后语与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拙轩颂》有关,诗中提到“打破沙盆一问”,进一步强调了对事物本质的探究。
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仅是一句形象生动的歇后语,更是对深入探讨和追求真相的一种文化认同。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不应止步于表面,而应勇于追问,直至找到事情的根本原因。
打破砂锅问到底对应的成语
“打破砂锅问到底”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指追究事情的根底,强调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不放过任何细节。这个成语的原意实际上是“打破砂锅璺到底”,其中“璺”字的发音与“问”相近,因此在使用中逐渐演变为“问到底”。
相关成语:
– 追根究底:意指追寻事物的根本原因,和“打破砂锅问到底”有相似的含义。
– 刨根问底:强调对事情的深入探究,类似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用法。
这些成语都表达了对事情深入了解和追求真相的态度,适用于各种需要细致分析和探讨的场合。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