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详解)

舍本逐末

释义

“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放弃事物的根本部分,而去追求次要的细节。这个成语形容做事时轻重倒置,不注重主要问题,而只在细枝末节上花费精力。其拼音为 shě běn zhú mò。

成语来源

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其中提到:“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这段话强调了重视农业(根本)而非工商业(末节)的重要性,指出如果人民不务农而追求工商业,国家将面临困境。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舍近求远

– 贪小失大

– 本末倒置

反义词

– 追本求源

– 追根寻源

使用示例

1. 在工作中,如果只关注细节而忽视整体目标,那就是舍本逐末。

2. 你的做法有点舍本逐末,结果是得不偿失。

3. 现行法规过于关注形式问题,实际上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舍本逐末”作为一个贬义成语,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明确轻重缓急,注重根本问题,避免在细节上浪费过多时间和精力。

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用来比喻什么

成语“舍本逐末”用来比喻做事时不抓住主要问题,而只关注细枝末节。它强调的是抛弃事物的根本和主要部分,去追求那些次要和不重要的细节。这种做法通常被视为轻重倒置,意味着在处理事务时没有明确的主次关系,导致效率低下或结果不理想。

释义

基本含义: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形容不从根本问题着手,而只在细微的事情上用力气。

成语出处:该成语源于《汉书·食货志》,其中提到“弃本逐末”,强调了在农业和商业之间的取舍问题,反映了对根本与次要的错误理解。

使用场景

– 在工作中,如果一个人只关注报告的格式而忽视了内容的准确性,就可以说他在“舍本逐末”。

– 在学习中,学生如果只关注考试的技巧,而不重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被认为是“舍本逐末”。

总之,“舍本逐末”提醒我们在处理事务时要明确主次,避免因小失大。

舍本逐末的寓意和象征

成语“舍本逐末”在中文中具有深刻的寓意和象征,主要用来形容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忽视根本问题,而过分追求细枝末节的现象。

寓意

“舍本逐末”的字面意思是放弃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做事情时应关注事物的本质和主要问题,而不是被表面的细节所迷惑。它通常带有贬义,提醒人们要认清事物的主次关系,抓住问题的核心。

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现象屡见不鲜。例如:

学习中:一些学生可能过于注重分数和排名,而忽视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能力的提升。

工作中:员工可能过分追求短期业绩,而忽略了长远发展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决策者可能过分关注成本的削减,而未能从根本上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象征

“舍本逐末”象征着对事物本质的忽视和对细节的过度关注。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个人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也可能导致组织和社会的发展受阻。它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必须具备深刻的洞察力和前瞻性思维,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避免因小失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一成语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吕氏春秋》,其中提到“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强调了务农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农业的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成语的意义逐渐扩展,成为对各种事务处理方式的警示。

总之,“舍本逐末”不仅是对个人和组织行为的警示,也是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通过理解和实践这一成语的智慧,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5 13:48
下一篇 2025-02-15 13:55

相关推荐

  • 一蹴而就什么意思

    一蹴而就什么意思 “一蹴而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yī cù ér jiù”。其字面意思是“踏一步就可以完成”,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某项工作或任务能够迅速完成,强调完成的速度和简便性。 详细解释 – 词源:该成语出自宋代苏洵的《上田枢密书》,原文为“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意指人们都希望能轻松达到…

    2025-02-18
    1900
  • 颐指气使是什么意思

    颐指气使是什么意思 颐指气使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以高傲的态度指使他人。其字面意思为“用下巴指挥,凭借神情气色来支使别人”,通常用于描述有权势的人对下属的傲慢态度。 成语解析 – 颐指:指用下巴或腮帮子来示意,表示一种指挥的姿态。 – 气使:指用面部表情和神情来支使他人,不需要言语。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书·贡禹传》,其中提到“…

    2025-02-19
    1600
  • 聚沙成塔是什么意思

    聚沙成塔是什么意思 聚沙成塔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ù shā chéng tǎ。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将细沙聚集起来形成宝塔,最初源于儿童玩耍时堆沙塔的游戏。它的引申义是比喻积少成多,强调通过不断的小努力可以最终取得显著的成果。 这个成语出自《妙法莲华经·方便品》,其中提到“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意在说明即使是小孩子的游戏,也能通过聚沙成塔的方式积累功德…

    汉语国学 2025-02-13
    3100
  • 无稽之谈的意思

    无稽之谈的意思 “无稽之谈”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wú jī zhī tán,意思是指没有根据、无从查考的说法。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话语或事情缺乏真实依据,属于不真实或虚假的内容。 成语解析: – 构成:无稽(无法考查)+ 之谈(说法)。 – 出处: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尚书·大禹谟》中,原文为“无稽之言勿听”,意为没有根据的话不要听…

    2025-02-17
    1900
  • 广陵散绝(详解)

    广陵散绝 《广陵散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成语,意指古琴曲《广陵散》失传,常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艺的断绝,后继无人。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描述了魏晋时期的名士嵇康在临刑前弹奏《广陵散》的情景。他在曲终时感慨道:“《广陵散》于今绝矣”,表达了对这首曲子失传的惋惜。 广陵散的背景 曲名与历史 《广陵散》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传说…

    2025-02-17
    2500
  • 有口难开(详解)

    有口难开 成语有口难开(拼音:yǒu kǒu nán kāi)指的是在某种情况下,虽然有话想说,但由于各种原因(如害怕得罪他人、担心承担责任等),而不便或不敢开口表达。这一成语出自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具体出处为:“如今我们来拿你去见阎罗王,只教你有口难开”。 成语的解释与用法 – 解释:有话不便开口说或不敢说。 – 用法:可以作…

    汉语国学 2025-02-18
    21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