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衍塞责
敷衍塞责的解释与来源
释义
“敷衍塞责”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fū yǎn sè z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在工作或任务中不认真负责,仅仅是表面上应付了事。“敷衍”意味着马虎、不认真,而“塞责”则是指搪塞责任。它形容的是一种对待工作态度的消极表现,常用于批评那些不负责任的行为。
成语来源
“敷衍塞责”出自清代张集馨的《道咸宦海见闻录》,其中提到地方官员在处理事务时的敷衍态度,反映了当时官僚体系中的怠工现象。原文中提到:“委员共知其事体之难,始克竣事,半属敷衍塞责”。
用法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宾语或定语,适用于描述人们在工作中不认真负责的态度。例如,可以说:“他对工作总是敷衍塞责,从来不认真对待。”。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敷衍了事
– 反义词:尽心竭力、一丝不苟。
“敷衍塞责”不仅是对个人工作态度的批评,也反映了更广泛的社会现象,尤其是在官僚体系中。它提醒我们在任何工作中都应保持认真负责的态度,避免仅仅表面应付。
敷衍塞责下一句是什么
“敷衍塞责”的下一句是“春来草木青,茂盛繁荣”。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表达了对待工作态度的批评与自然界生机勃勃的对比,强调了认真负责的重要性。
敷衍塞责上一句
“敷衍塞责”的上一句是“水过地皮湿”。这是一副对联的上联,通常用于形容事情的表面现象或处理方式。下联则是“春来草木青,茂盛繁荣”,形成了对比,表达了不同的意境和情感。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