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如满月(详解)

脸如满月

脸如满月的含义与背景

定义与成语来源

“脸如满月”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iàn rú mǎn yuè”,意指脸盘圆圆的、白白的,像满月一样。这个成语形容人的相貌白净丰满而有神采,常用于赞美女性的美丽。其出处可以追溯到《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有句描述:“其相貌也,面如满月,目若青莲”。

文化与审美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圆脸被视为美的象征。古代文人常用“面如满月”来形容美人的脸型,认为圆润的脸庞代表着丰盈与幸福。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提到的杨贵妃,便被描绘为“芙蓉如面”,显示出古人对圆脸的偏爱。

现代解读

现代社会对美的标准有所变化,许多人追求小脸、高鼻梁的V字脸型。古代的审美标准更倾向于圆脸,认为“天圆地方”象征着和谐与圆满,这种审美观念在古代的艺术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唐寅的仕女图中,圆脸美人常常被描绘得温婉动人,体现了古代对女性柔美形象的追求。

“脸如满月”不仅是一个形容词,更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理解与追求。它代表了一种对女性美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圆润形象的偏爱。这种审美观念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美的认知。

脸如满月

脸如圆盘,面如满月

成语“面如满月”的含义与来源

“面如满月”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iàn rú mǎn yuè”,意指脸庞圆润、白皙,形容人的相貌如同满月般美丽。这个成语出自《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其中提到“其相貌也,面如满月,目若青莲”,强调了面容的圆润和神采。

古代审美观念

在古代中国,圆脸被视为美的象征。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提到过这种审美标准。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提到的杨贵妃被形容为“芙蓉如面”,而《红楼梦》中对薛宝钗的描述则是“脸若银盆”,这都反映了古人对圆脸的喜爱。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在文化中象征着圆满和和谐,圆脸不仅仅是外貌的描述,更承载了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祝愿。

面相与命运的关联

在一些传统文化中,面相学认为“面如满月”的女性通常被视为福相,象征着富贵和好运。相较于方形脸,圆脸被认为更能旺夫,代表着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这种观念在民间流传甚广,许多人相信面相与个人命运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面如满月”不仅是对美丽面容的赞美,更是古代审美观念的体现,反映了人们对圆润、白皙面庞的偏爱。通过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成语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及其对现代审美的影响。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24 10:54
下一篇 2025-02-24 10:59

相关推荐

  • 门可罗雀的意思

    门可罗雀的意思 “门可罗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大门前可以张网捕捉麻雀”,形容门庭冷落,宾客稀少。这个成语源自《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古代官员翟公的故事。 成语的来源与含义 – 历史背景:成语的出处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故事中,翟公曾是廷尉,任职期间门庭若市,宾客盈门。当他被罢官后,门前冷清,几乎可以用网捕捉到麻雀。后来,翟公复…

    2025-02-13
    3500
  • 电光朝露的意思_解释_出处

    【成语意思】:电光朝露:一闪而过的电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成语来源】:出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成语拼音】:diàn

    2025-02-21
    1700
  • 畏罪潜逃的拼音

    畏罪潜逃的拼音 成语“畏罪潜逃”的拼音是 wèi zuì qián táo。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因害怕受到惩罚而秘密逃走,通常用于描述犯罪后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 喙的拼音 喙的拼音是 huì,注音符号为 ㄏㄨㄟˋ。这个字的读音在普通话中是唯一的,且对应的拼音音标为 hui4。 喙的基本含义: – 喙通常指鸟类或某些动物的嘴,特指其尖长的部分。例如,…

    2025-02-18
    3200
  • 颠三倒四(详解)

    颠三倒四 成语解释 颠三倒四(拼音:diān sān dǎo sì)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说话或做事时错杂紊乱,没有条理和次序。这个成语的构成中,“三”和“四”表示杂乱的意思,整体上表达了混乱和无序的状态。 出处 该成语出自明代作家许仲琳的小说《封神演义》,具体引用为:“连拜了三四日,就把子牙拜的颠三倒四,坐卧不安。”这句话描绘了因过度拜访而导致的精神混乱,进…

    2025-02-23
    700
  • 博学多识的意思

    博学多识的意思 博学多识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学问广博,见识丰富,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的人。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晋书·郤诜传》,其中提到“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在现代汉语中,博学多识常用于赞美那些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人。它的反义词是“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薄、见识狭窄。博学多识的近义词包括“博学多才”和“见多识广…

    2025-02-24
    400
  • 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

    金蝉脱壳是什么意思 “金蝉脱壳”是一个成语,源自于蝉在蜕变过程中脱去外壳的自然现象。其本意是指蝉在成长为成虫时,脱离外壳而飞走,只留下空壳挂在树上。这个成语比喻人们在危机时刻通过巧妙的手段逃脱困境,或是利用假象来迷惑对手,使其无法及时察觉真实情况。 成语的出处与含义 – 出处:成语最早见于元代关汉卿的杂剧《谢天香》中,描述了用计脱身的情景。成语也…

    2025-02-13
    37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