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三余(详解)

读书三余

“读书三余”是一个源自古代文献的概念,强调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志》,具体是董遇的言论。董遇提到的“三余”指的是:

冬天:一年中寒冷的季节,通常人们在这个时候活动较少,适合静下心来读书。

夜晚:白天工作或学习后,夜晚是一个相对安静的时间段,适合进行阅读。

阴雨天:天气不佳时,人们往往不愿外出,这也是一个适合在室内阅读的时机。

董遇在《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提到:“当以三余”,意即要抓住这三种时间来读书,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学识和修养。

这一概念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学习的重视,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论,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并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读书不仅成为一种习惯,也能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乐趣和意义。

读书三余

读书三余的原文及翻译

董遇的《读书三余》是古代中国文学中的一篇重要作品,强调了如何有效利用时间进行学习。以下是该文的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翻译

董遇,字季直,性格木讷但热爱学习。在兴平年间,关中地区发生动乱,他与哥哥季中投奔到将军段煨那里。他们常常上山采集野生禾草以维持生计,董遇每次上山时都带着书,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尽管哥哥嘲笑他,他依然坚持。董遇对《老子》有深入的研究,并为其作了注释;他也对《左氏传》下过功夫,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写成了《朱墨别异》。有些人想跟随他学习,但董遇不愿意直接教导他们,而是说:“必须先读百遍。”他的意思是:“读书一百遍,其义自然显现。”求教的人说:“我苦于没有时间。”董遇回答:“应该利用‘三余’。”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解释说:“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余时间,阴雨天是农时的空余时间。”

董遇的“三余”理念强调了在生活中寻找学习的机会,尤其是在冬天、夜晚和雨天等通常被视为闲暇的时间。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他对学习的热爱,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时间管理和学习方法的启示。

读书三余的意思是什么

“读书三余”是一个成语,源自《三国志·魏志·董遇传》,其意思是指在冬天、夜晚和阴雨天这三种空闲时间里,充分利用这些时间来读书。具体来说:

冬者岁之余:冬天是一年中农闲的季节,适合读书。

夜者日之余:夜晚是一天中不需要进行农作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

阴雨者时之余:阴雨天通常不适合外出劳动,因此也是读书的好时机。

董遇在传记中提到,学习者常常抱怨没有时间,而他则建议利用这三种“余暇”来进行学习,这体现了他对读书的重视和对时间管理的智慧。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7 09:54
下一篇 2025-02-17 10:01

相关推荐

  • 丹凤朝阳什么意思

    丹凤朝阳什么意思 “丹凤朝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 fèng cháo yáng,主要用来比喻贤才逢明时,意指在合适的时机展现出色的才能。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其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描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前景。 在文化上,“丹凤朝阳”不仅是一个成语,还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常用于雕刻和民间艺术作品…

    汉语国学 2025-02-12
    3000
  • 唐虞之治(详解)

    唐虞之治 唐虞之治是指中国上古时期由唐尧和虞舜两位贤君统治的理想社会,通常被视为政治清明、人民安乐的盛世。这个概念源于古代文献,尤其是《论语》和《史记》,其中提到唐虞时代的治世理想。 唐虞之治的背景 – 历史人物:唐尧和虞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帝贤君,二人以德治国,推行禅让制,即将帝位传给有德之人,而非世袭制。这种治理方式被后人视为理想的统治模式…

    2025-02-13
    4000
  • 虚与委蛇是什么意思

    虚与委蛇是什么意思 成语“虚与委蛇”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xū yǔ wēi yí,意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付。这个成语源自《庄子·应帝王》,其中提到的故事涉及一个名叫季咸的巫师,他以占卜和预知他人命运而闻名。故事中,列子的老师壶子通过与季咸的互动,表现出一种虚情假意的态度,最终使得季咸感到困惑并逃避了他。 成语的构成: – 虚:表示虚假、不真实…

    2025-02-18
    2900
  • 才貌双绝(详解)

    才貌双绝 才貌双绝的解释与出处 “才貌双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ái mào shuāng jué,意思是指一个人既有才华又有美貌,形容外貌和才学都非常出色。这个成语与“才貌双全”意思相近,常用于赞美那些在才华和外貌上都很优秀的人。 出处 该成语出自明代方汝浩的小说《禅真逸史》,具体引用为:“久闻足下大名,果然才貌双绝。”这句话强调了对某人才能与外貌的赞…

    2025-02-15
    2600
  • 附庸风雅的解释(详解)

    附庸风雅的解释 “附庸风雅”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那些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与文化活动,以显示自己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成语解析 – 附庸:原意为依附、追随,指的是依附于他人或事物。 – 风雅:最初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后泛指诗歌、文学等文化活动。 “附庸风雅”可以理解为那些本身文化修养不…

    2025-02-17
    1900
  • 浩瀚无垠(详解)

    浩瀚无垠 成语“浩瀚无垠”的解释 定义 “浩瀚无垠”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ào hàn wú yín。它的意思是形容水势或地域非常广阔,没有边际,通常用来比喻大海或天空的辽阔。成语中的“浩瀚”意指广大、辽阔,而“无垠”则表示没有边际或限制。 近义词 “浩瀚无垠”的近义词包括: – 无边无际 – 一望无际 – 漫无边际 &…

    2025-02-14
    22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