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劳飞燕
伯劳飞燕的解释
“伯劳飞燕”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ó láo fēi yàn,主要用来比喻离别的亲人或朋友。这个成语的出处来自《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其中有句诗写道:“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这句诗描绘了伯劳和燕子分别飞向不同方向的情景,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成语的用法
“伯劳飞燕”可以作为主语或宾语使用,常用于表达对离别的感慨。例如,郁达夫在其诗作《别戴某》中写道:“伯劳飞燕东西别,忍向江城一笛吹。”这句诗进一步强调了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
文化背景
在古代文学中,伯劳和燕子常常被用作象征离别的鸟类。伯劳鸟(Tiger Shrike)和燕子在季节变换时会迁徙,正如人们在生活中经历的离别与重聚。“伯劳飞燕”不仅仅是一个成语,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总之,“伯劳飞燕”是一个富有诗意的成语,生动地描绘了离别的情感,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亲人或朋友的思念。
伯劳与飞燕是什么关系
伯劳与飞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成语“劳燕分飞”中,这个成语源自古代诗歌,具体指的是伯劳鸟和燕子在迁徙时的分离现象。
伯劳与飞燕的定义
– 伯劳:一种小型猛禽,通常在秋季出现,春季离开,因其捕食昆虫和小动物而闻名。
– 燕子:一种常见的候鸟,春季回归,秋季迁徙,通常以其优雅的飞行和筑巢能力受到人们喜爱。
成语“劳燕分飞”的来源
成语“劳燕分飞”出自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集》,其中的诗句“东飞伯劳西飞燕”描绘了这两种鸟类在迁徙时各自飞向不同方向的情景。这一成语比喻夫妻或情侣之间的别离,强调了相聚的偶然与分开的必然。
文化意义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劳燕分飞”常用来形容情感上的分离。例如,王实甫的《西廂记》中提到的“伯劳东去燕西飞”便是对这种分离的生动描绘。这种比喻不仅反映了鸟类的迁徙习性,也象征着人际关系中的离别与思念。
伯劳与飞燕的关系通过成语“劳燕分飞”体现了自然界中的迁徙现象,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
伯劳飞燕典故
伯劳飞燕的典故源自古代诗歌,主要出自《玉台新咏·古词〈东飞伯劳歌〉》。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描绘了伯劳和燕子分别朝不同方向飞去的情景,象征着离别与相遇的短暂。
典故解析
– 成语释义:伯劳飞燕常用来比喻离别的亲人或朋友,表达了对分离的感伤。这个成语的拼音为“bó láo fēi yàn”,其意在于通过鸟类的飞行方向来隐喻人际关系中的离散与相聚。
– 诗歌背景: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鸟类的飞行,还通过“黄姑织女”提及了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诗中提到的伯劳是一种常见的食虫鸟类,而燕子则是候鸟,二者的飞行方向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分离。
– 文化意义:在传统文化中,伯劳和燕子的形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夫妻、情侣之间的离别,或是亲友之间的相聚与分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典故的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现今也常用于形容朋友或亲人之间的别离。
伯劳飞燕的典故通过生动的鸟类比喻,传达了人际关系中的离别与思念。它不仅是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元素,也在现代汉语中成为了表达情感的常用成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离别情感的深刻理解与表达。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