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举两得
一举两得的解释与典故
定义
“一举两得”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yī jǔ liǎng dé,意指通过一次行动同时获得两个方面的好处。这一成语常用于形容做一件事情能够达到两个目的,具有积极的含义。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战国策》和《东观汉记》。在《东观汉记》中,东汉名将耿弇提到:“吾得临淄,即西安孤,必覆亡矣,所谓一举而两得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攻下临淄,西安就会孤立无援,自然会覆灭,这样就可以同时获得两个城池的利益。
另一个著名的典故是关于卞庄子刺虎的故事。在春秋时期,鲁国的卞庄子听说山中有两只老虎危害百姓,他决定带人上山捕杀老虎。途中,他的一个随从建议他等待两只老虎争斗后再出手,这样可以轻松地杀死受伤的大老虎,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最终,卞庄子果然如愿以偿,成功捕获了两只老虎。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事半功倍
– 反义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用法
“一举两得”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表示通过一次行动获得双重利益。例如:“通过参加这个培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技能,还结识了许多朋友,真是一举两得。”
这一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常用于商业和策略讨论中,强调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
一举两得历史典故
成语一举两得的历史典故源自春秋时期鲁国的卞庄子与两只老虎的故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做一件事情可以同时获得两个好处。
典故来源
一举两得最早出现在西汉刘向的《战国策》中,具体描述了卞庄子如何利用两只老虎相争的机会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故事背景是,鲁国的山上出现了两只凶猛的老虎,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卞庄子和他的朋友决定上山捕杀这两只老虎,以保护村民。
在他们到达山顶时,发现两只老虎正在争夺一头死牛。卞庄子本想立即出手,但他的朋友劝他耐心等待,因为两只老虎必然会因为争食而相互攻击。最终,果然如朋友所言,大老虎咬死了小老虎,但也受了重伤。卞庄子趁机出手,轻松地解决了受伤的大老虎,成功实现了一举两得的目标——既为民除害,又节省了人力物力。
现代解读
在现代,一举两得不仅仅局限于字面上的两只老虎,而是泛指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能够同时获得两方面的收益或好处。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鼓励人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和智慧实现最大化的效益。
一举两得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代智慧,也为现代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启示,提醒我们在面对问题时应寻找能够带来多重利益的解决方案。
一举两得 什么意思
“一举两得”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一次行动获得两个收获。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做一件事情能够同时实现两个或多个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成语来源
“一举两得”源于古代的典故,最著名的故事是关于春秋时期的卞庄子。故事中,卞庄子和他的伙伴们发现两只老虎正在争食一头死牛。卞庄子想要直接攻击老虎,但他的伙伴建议等待,因为两只老虎相争必定会有一方受伤。最终,卞庄子果然在大老虎受伤后轻松地将其击杀,从而实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同时消灭了两只老虎。
成语解释
– 含义:做一件事情同时获得两方面的好处。
– 用法:通常作谓语或定语,含有褒义。例如:“这次旅行不仅让我放松心情,还能增进与朋友的感情,真是一举两得。”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 反义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一举两得”强调的是通过一次行动实现多重利益的智慧和策略,常用于描述高效的决策和行动方式。这个成语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也在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体现了古人对智慧和策略的重视。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