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详解)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是一个成语,源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其意思是指即使短暂的分别,也可能使人有显著的进步,因此再见时应以新的眼光看待对方。

成语的来源与解释

出处:该成语出自晋代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具体情节是吕蒙在与鲁肃分别后,因勤奋学习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当鲁肃再次见到吕蒙时,感到惊讶,吕蒙则回应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意即即便是短短三天的时间,也足以让人发生变化,值得重新评价。

字面意思

– “士”:指有才识的人。

– “别”:分别、离开。

– “刮目”:擦拭眼睛,象征着改变看法。

– “相待”:彼此对待。

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即使是短暂的分别,也可能使人有显著的进步,再见时应以新的眼光看待对方。

成语的应用

现代意义: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常用于鼓励人们不断进步,强调对他人变化的认可与尊重。它提醒我们,不应以旧有的印象来评判他人,尤其是在他们经历了学习和成长之后。

相关例子:在职场、学习或人际关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值得我们以新的视角去看待他们的能力和成就。

总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不仅是对吕蒙个人成长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在面对他人变化时应持开放态度的呼吁。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为何不能乱用

“士别三日”是一个源自三国时期的成语,意指即使短暂的分别也可能使人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在再次相见时应以新的眼光看待对方。这个成语的出处是《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其中吕蒙在与鲁肃的对话中提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为何不能乱用“士别三日”

1. 语境的特殊性

“士别三日”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成长与变化,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进步。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有志向、有追求的人,表明即使是短暂的时间,也足以让人发生改变。随意使用这个成语可能会导致误解,尤其是在不适合的语境中,可能会显得不够尊重对方的努力和成长。

2. 误解成语的本意

成语的使用需要准确理解其本意。“士别三日”并不是简单地指三天的分别,而是强调时间的相对性和变化的可能性。如果将其随意使用,可能会忽视其深层的含义,导致对成语的误解和滥用。

3. 文化背景的缺失

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特别是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使用时如果没有对其背景的了解,可能会使听者感到困惑或无法理解其深意。在不同文化或历史背景下,使用这个成语时需要谨慎,以免造成误解。

“士别三日”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强调了人们在短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和进步。为了准确传达其意义,避免误解和滥用,使用时应考虑语境、理解其本意,并尊重其文化背景。

士别三日原文和译文

吕蒙的名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这句话的原文及其背景如下:

原文

在《三国志》中,吕蒙与鲁肃的对话中提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为什么这么晚呢?”

背景

这段话的背景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导下开始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的才干和见识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当鲁肃再次见到吕蒙时,感到非常惊讶,吕蒙则用这句话来强调人应该不断进步,不能用旧的眼光去看待他人。此句不仅反映了吕蒙的自信与成长,也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人们在短时间内也可能有很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他人和事物的进步。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4 17:02
下一篇 2025-02-14 17:10

相关推荐

  • 海内鼎沸(详解)

    海内鼎沸 海内鼎沸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ǎi nèi dǐng fèi。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国内形势不稳定,或者形容某件事情引起全国范围内的轰动。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志·魏书·邢颙传》,以及《后汉书·袁术传》等古文献中。 成语的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鼎沸指的是鼎中水沸腾的状态,形象地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像沸水一样翻滚。 – 用法…

    2025-02-17
    2700
  • 繁荣昌盛(详解)

    繁荣昌盛 繁荣昌盛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 fán róng chāng shèng,意指国家或事业兴旺发达,欣欣向荣。这个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魏文新帝曹丕新置繁昌县时的引语,强调了人神共治、国家繁荣的理念。 成语解释 – 含义:繁荣指兴旺发达,昌盛同样表示兴旺。整体上,繁荣昌盛形容一个国家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的状态。 – 示例:…

    2025-02-12
    6200
  • 家鸡野雉(详解)

    家鸡野雉 家鸡与野雉的关系 家鸡的定义与起源 家鸡(学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是由原鸡驯化而来的家禽,主要用于提供肉类和鸡蛋。家鸡的驯化历史悠久,最早的驯化时间可追溯到8000至11000年前,主要发生在中国北方及南亚地区。家鸡的驯化过程仍存在争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家鸡可能是在中国西南、东南亚和南亚等地独立驯化的。 野雉的定义…

    2025-02-15
    3100
  • 大雨倾盆的意思

    大雨倾盆的意思 大雨倾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à yǔ qīng pén,意思是雨大得像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势非常急促和猛烈。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白帝》一诗,其中有句“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生动地描绘了大雨倾泻而下的情景。 用法与近义词 – 用法:大雨倾盆通常用作形容词,描述自然现象中的大雨,常用于文学作品或日常交流中。…

    2025-02-13
    3400
  • 寸草春晖(详解)

    寸草春晖 寸草春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ùn cǎo chūn huī,意指小草微薄的心意无法报答春天阳光的深情。这个成语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深重,子女即使竭尽全力也难以回报。 成语来源 寸草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游子吟》。诗中有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诗的意境通过小草与春阳的对比,形象地传达了子女对父母恩情…

    2025-02-13
    3600
  • 自郐以下的意思

    【成语意思】:自郐以下: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成语拼音】:zì kuài yǐ xià【成语声母】:ZKYX【成语年代】:先秦成语【用法分析】:自郐以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使用程度】:一般成语【褒贬解析】:中性成语 【自郐以下的近义词】:自鄶以下【成语来源】: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2025-02-20
    16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