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道存
目击道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mù jī dào cún,意指通过眼睛的观察,瞬间领悟到“道”的存在。这个成语源自《庄子·田子方》,其中提到:“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只需通过目光的接触,就能感知到其内在的道德修养和智慧,而不需要通过言语来表达。
成语的含义
– 悟性好:目击道存形容一个人的悟性极高,能够迅速理解事物的本质。
– 道德修养:它也常用来指代一个人深厚的道德修养,别人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到其内在的品质。
出处与用法
– 出处:成语出自《庄子·田子方》,在文中孔子通过观察温伯雪子的外表和举止,便能理解他的道德修养。
– 用法:该成语通常作谓语或定语,适用于书面语中。例如,可以说“他目击道存,迅速掌握了复杂的理论”。
相关解释
– 直观感悟:庄子强调人可以直观地感悟到“道”的存在,而不依赖于语言或逻辑推理,这种思想在中国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 文化影响:目击道存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也在现代社会中被用来形容那些能够迅速理解和领悟事物的人。
目击道存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体现了对智慧和道德修养的高度赞赏。
目击道存,不可容声
“目击道存”是一个源自《庄子》的成语,意指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别人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到其内在的“道”。这一成语出现在《庄子·田子方》中,具体的对话是子路询问孔子关于温伯雪子的事情,孔子回答说:“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这句话的意思是,像温伯雪子这样的人,只要一见就能明白他身上的道德品质,无需多言。
不可容声的意思是指在这种情况下,言语显得多余,真正的理解和感受是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内心的领悟,而不是通过语言的表达。这强调了直观感受的重要性,表明在某些情况下,语言无法完全传达内心的理解和感受。
“目击道存,不可容声”可以理解为在面对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时,直观的感受和理解比言语更为重要。
道存目击另一个意思
“道存目击”这个成语主要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到这一点,出自《庄子·田子方》。在这个成语中,“道”指的是正道或道德,而“目击”则是指通过观察就能感知到其内在的道德品质。
除了这个主要的解释外,“道存目击”在某些语境中也可以引申为一种直观的理解或感悟,强调在没有言语交流的情况下,彼此之间的心意和道德修养能够通过眼神或行为直接感知到。这种用法常常出现在文学创作和艺术鉴赏的讨论中,强调一种超越语言的深刻理解和共鸣。
“道存目击”不仅仅是对道德修养的描述,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深层次的心灵感应和直观的理解能力。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