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察秋毫(详解)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的释义与来源

释义

“明察秋毫”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目光敏锐,能够看清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毫毛”。它形容一个人观察细致入微,能够洞察一切,尤其是极为细微的事物。这个成语常用于比喻人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识别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来源

该成语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其中提到:“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一个人能够看清极细微的事物,但却看不到眼前明显的东西。孟子通过这个比喻,强调了一个人如果在道德和仁义上不愿意付出努力,那么即使有能力,也无法真正做到仁政,反映出一种对人性和治理的深刻理解。

成语的应用与意义

“明察秋毫”不仅用于形容观察力强的人,也常用于描述在管理和工作中注重细节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处理事务时,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到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小事的重视,才能在整体上取得成功。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法律、管理、教育等,强调了细致观察和准确判断的重要性。例如,在法律领域,法官和检察官常常需要“明察秋毫”,以确保公正和真相的实现。

总之,“明察秋毫”不仅是对观察力的赞美,更是对细致入微、认真负责态度的倡导。

明察秋毫

明察秋毫一般形容什么

“明察秋毫”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目光非常敏锐,能够洞察事物的细节,甚至是极为微小的部分。其本义是指视力好到能够辨认出秋天鸟兽身上新长出的细毛,强调观察的细致入微和准确判断的能力。

成语来源

“明察秋毫”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其中提到:“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清细微的事物,却看不到眼前明显的东西,那么这样的能力是值得怀疑的。孟子通过这个比喻,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观察和理解的重要性。

现代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形容观察力强:指一个人能够注意到细微的变化或细节,通常用于赞美某人的洞察力。

强调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在工作或管理中,强调对每一个细节的关注,体现出一种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用于法律、侦查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强调观察入微、准确判断的能力,能够发现他人未曾注意到的细节。

“明察秋毫”不仅仅是一个描述视觉敏锐的成语,更是对一种细致、周到的工作和思考方式的赞美和倡导。

明察秋毫和洞若观火区别

明察秋毫和洞若观火这两个成语都用来形容观察事物的能力,但它们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明察秋毫

释义:明察秋毫原意是指目光敏锐,能够看见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个成语强调的是观察的细致入微,能够洞察到极其细小的事物。

用法: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非常细致,能够发现别人忽视的细节。例如:“他的眼力真可谓明察秋毫,连掉在地板上的一根头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洞若观火

释义:洞若观火的意思是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像看火一样明亮。这个成语侧重于观察的透彻程度,强调对事物的理解和把握非常清晰。

用法:多用于形容对复杂事物的理解非常透彻,能够一目了然。例如:“他对目前的政局洞若观火,总是忧心忡忡地提出建议。”

区别

侧重点

– 明察秋毫侧重于细节的观察,强调对微小事物的敏锐洞察。

– 洞若观火则侧重于整体的透彻理解,强调对事物的全面把握。

例子

– 明察秋毫:形容法官在审理案件时,能够发现案件中的细微证据。

– 洞若观火:形容一个人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虽然这两个成语都表达了观察的清晰,但它们在具体的应用场景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20 18:53
下一篇 2025-02-21 08:01

相关推荐

  • 三头六臂什么意思

    三头六臂什么意思 “三头六臂”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ān tóu liù bì。其字面意思是指“三个脑袋,六条胳臂”,最初源自佛教用语,用来描述某些神灵的法相,尤其是阿修罗等护法神的形象,象征着超凡的法力和能力。 释义: – 原义:最初是佛教用语,指佛的法相,表现出神灵的强大和神秘。 – 比喻义:后用来比喻一个人具有超乎寻常的能力或…

    2025-02-17
    2200
  • 惊心动魄的意思

    惊心动魄的意思 “惊心动魄”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jīng xīn dòng pò。它的基本意思是使人感到震惊和恐惧,通常用来形容事物极为紧张、惊险或伟大、壮观,令人感到震撼。 详细解释: – 原义:最初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来常用来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的情境。 – 出处:该成语出自南朝梁·钟嵘的《…

    汉语国学 2025-02-16
    2100
  • 以珠弹雀(详解)

    以珠弹雀 “以珠弹雀”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yǐ zhū tán què,意指用珍珠弹麻雀。这个成语比喻做事时轻重颠倒,得不偿失,强调在行动之前应当考虑所用手段与目标之间的价值关系。 成语来源 该成语源自《庄子·让王》一书,庄子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一道理:“今且有人于此,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人用隋侯的珍珠去弹射高空中的麻…

    2025-02-13
    3000
  • 卷土重来什么意思

    卷土重来什么意思 成语“卷土重来”指的是在经历失败后,重新整顿力量,恢复势力,重新出发。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题乌江亭》,其中有句诗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在失败之后,仍然有可能重新振作的希望。 解释: – 字面意思:卷土是指人马奔跑时尘土飞扬,重来则表示再次到来。整体上比喻在失败后重新恢复力…

    2025-02-12
    3200
  •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磨利兵器,喂饱马匹”,形容为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原文提到郑国的国君郑穆公在得知敌军即将来袭时,看到士兵们已经磨好了武器,喂饱了马匹,显示出他们随时准备作战的状态。 成语的具体解释: – 厉:同“砺”,意为磨利。 – 兵:指兵器。 &#821…

    2025-02-13
    3300
  • 临渴掘井(详解)

    临渴掘井 成语“临渴掘井”意指到口渴时才去挖井,形容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其中提到“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强调了在问题已经出现后再去解决是多么的晚和无效。 成语的典故 成语的背景与春秋时期的鲁昭公有关。鲁昭公因年轻幼稚,未能妥善处理朝政,最终…

    2025-02-17
    21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