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逼人(详解)

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感到压迫和不适。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宋时期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描述了一种令人畏惧的情势。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基本含义:咄咄原本是惊叹声,逼人则指情势逼人。合起来,咄咄逼人形容一种险恶的情势,使人感到畏惧。后来,这个成语也被用来形容言辞犀利、气势逼人。

用法:咄咄逼人可以用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用于描述人的言辞或态度。例如:

– “他的言辞咄咄逼人,让人难以招架。”

– “在这场辩论中,双方的态度都显得咄咄逼人。”

成语的典故

咄咄逼人的典故源于东晋时期的一个故事。在一次聚会中,殷仲堪的参军提到“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句话触及了殷仲堪的痛处,因为他有一只眼睛失明。殷仲堪因此感到被冒犯,便用“咄咄逼人”来形容这种情境的压迫感。

近义与反义词

近义词:盛气凌人、气势汹汹

反义词:平易近人、谦和有礼

咄咄逼人不仅可以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也可以用来描述作品的气势,如诗文、书法等,表示其气势逼近或超越前人的作品,令人敬畏。

咄咄的人最明显的特征

咄咄逼人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给他人带来压力或使人感到难堪。这个成语的读音为“duō duō bī rén”,其最早出处可以追溯到晋代卫铄的《与释某书》,其中提到“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咄咄逼人的特征

咄咄逼人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征:

气势汹汹:他们在言语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常常以高声和强烈的语气与他人交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压制对方。

盛气凌人:这种人往往表现出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容易让他人感到被威胁或不安。

缺乏同理心:咄咄逼人的人通常不太能理解他人的感受,可能会无意中伤害他人,而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反思。

直接和强烈的措辞:他们在沟通时常使用直接且强烈的语言,可能会让对方感到被攻击或被逼迫。

情绪化反应:在面对反对意见或挑战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愤怒或不满,而不是冷静地处理问题。

应对策略

面对咄咄逼人的人,建议采取以下策略:

保持冷静:在对方表现出强烈情绪时,尽量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气势所压倒。

适度回应:可以选择适度回应,避免与对方正面冲突,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定界限:如果对方的行为让你感到不适,可以明确设定界限,告诉对方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寻求支持:在必要时,可以寻求他人的支持,尤其是在工作或社交场合中,确保自己不孤立无援。

通过理解咄咄逼人的特征和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处理与这类人之间的互动。

男人说女人咄咄的意思

“咄咄”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用来形容一种强烈的气势或态度,尤其是指言辞或行为上表现出的强硬和傲慢。“咄咄逼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气势汹汹,给人一种压迫感,使人感到难以接近或应对。

咄咄逼人的具体含义

气势汹汹: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言语或行为上表现得非常强势,给人一种威胁的感觉。例如,在争论或讨论中,某人如果表现得非常激烈、强硬,就可以被称为“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这个词也常常与“咄咄逼人”一起使用,强调一种傲慢和自大的态度,通常让对方感到不适或难堪。

形势发展迅速:在某些情况下,“咄咄逼人”也可以指形势的快速变化,给人带来压力的感觉。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晋代文学家卫铄的作品,最初是用来形容一种令人惊叹的气势,后来演变为形容言辞的锋利和气势的强大。

当男人说女人“咄咄”的时候,通常是在指责她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过于强势或咄咄逼人,可能让人感到不适或压力。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25 08:24
下一篇 2025-02-25 08:31

相关推荐

  • 跋涉的意思

    跋涉的意思 跋涉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bá shè”。其基本意思是指人们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行走或旅行,通常用于形容旅途的艰辛和困难。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跋涉由“跋”和“涉”两个部分组成,其中“跋”指的是在陆地上行走,而“涉”则指的是在水中行走。跋涉可以理解为在山川之间艰难行走的过程。 – 成语用法:常用成语“长途跋涉”形容经历…

    2025-02-14
    3300
  • 星月交辉(详解)

    星月交辉 星月交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īng yuè jiāo huī,意指星星和月亮一起照耀,显得格外明亮。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其中提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形象地描绘了星月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在文学作品中,星月交辉常用于描写夜晚的美丽景象,尤其是在节日或特殊的夜晚,如《三国演义》中提到的正月十五夜,天色晴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相…

    汉语国学 2025-02-18
    3000
  • 儒雅风流(详解)

    儒雅风流 儒雅风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ú yǎ fēng liú,其主要意思是指文雅而飘逸,形容人的气质和风度非常优雅,具有风雅淳正的特征。 释义 – 文雅而飘逸:形容一个人的气质优雅,举止洒脱。 – 风雅淳正:强调其风度和品德的高尚。 出处 该成语出自清代作家李渔的作品《闲情偶寄·演习·脱套》,其中提到“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

    2025-02-21
    1900
  • 谈笑风生什么意思

    谈笑风生什么意思 谈笑风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án xiào fēng shēng。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内容生动幽默,使听的人感到轻松而投入。它通常用来描述一种轻松愉快的谈话氛围。 出处:该成语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念奴娇·赠夏成玉》,其中有句诗写道:“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这句话描绘了谈话时的愉悦和风趣。 …

    2025-02-21
    2100
  • 杀鸡吓猴(详解)

    杀鸡吓猴 成语“杀鸡吓猴”的解释与来源 “杀鸡吓猴”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hā jī xià hóu,意指用惩罚一个人来警告其他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李自成》一书,具体出现在姚雪垠的第二卷第二十一章中,文中提到:“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 成语的含义 – 比喻意义:该成语比喻用惩罚某个不相关的人来威胁或警告…

    2025-02-21
    3500
  • 重整旗鼓(详解)

    重整旗鼓 重整旗鼓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óng zhěng qí gǔ。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重新整顿战旗和战鼓,通常用来比喻在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集力量,准备再次出发或行动。 成语释义 – 基本含义:重整旗鼓指的是在经历失败后,重新整顿和组织力量,以便再次进行尝试或行动。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逆境中恢复和重新出发的决心与勇气。 –…

    2025-02-12
    49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