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难而退(详解)

知难而退

成语“知难而退”的含义与来源

含义

“知难而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知道困难就退却”。它原本用于军事领域,强调在作战时应根据形势变化灵活应对,遇到不利情况时应及时撤退,以保全实力。后来,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扩大,泛指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退缩或不再坚持。

来源

该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具体出处包括《左传·宣公十二年》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在这些文献中,成语的使用与春秋时期晋国与楚国的战争背景密切相关。当时,晋国派兵援助郑国,但在得知郑国已向楚国投降后,晋军内部出现了分歧。主帅荀林父认为应当撤兵,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而另一部分人则主张继续进攻。最终,荀林父的观点得到了采纳,体现了“知难而退”的智慧。

成语的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知难而退”逐渐被用来形容在面对各种困难时,能够识时务、适时退却的智慧。它不仅适用于军事策略,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决策,强调在不利情况下的理智选择。

相关例句

– 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用“知难而退”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强大对手时,选择不再争斗的明智之举。例如:“面对实力悬殊的对手,他选择了知难而退,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

总之,“知难而退”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教导人们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理智的选择。

知难而退

知难而退是褒义还是贬义

“知难而退”这个成语的褒贬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所不同,但一般来说,它被视为贬义词。

成语的来源与解释

“知难而退”原指在军事指挥中,遇到强敌或不利形势时,能够及时撤退以避免损失。这一概念源自《左传》,其中提到“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范围扩大,泛指在面对困难时选择退缩或放弃。

褒义与贬义的讨论

贬义:在现代汉语中,“知难而退”常常被理解为一种消极的态度,意味着在遇到困难时缺乏勇气和决心,选择放弃或退缩。这种理解使得它在许多情况下被视为贬义词。例如,有人可能会批评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时选择“知难而退”,认为这是一种懦弱的表现。

中性或褒义:也有观点认为“知难而退”并不完全是贬义,尤其是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识别自身的局限并适时撤退,实际上是一种智慧和成熟的表现。这种理解强调了量力而行的重要性,认为在不具备胜算的情况下选择退却,可能是为了保全自身,待时而动。

总体而言,“知难而退”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视为贬义词,代表着在面对困难时的退缩和放弃。在特定的语境中,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明智的选择,强调了在行动前评估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具体的褒贬意义往往取决于使用的上下文和个人的理解。

知难而退的意思是什么

“知难而退”是一个成语,其字面意思是“知道事情困难就退却”。这个成语最初源于古代兵书,强调在作战时应根据形势变化而采取相应的行动,遇到不利情况时应及时撤退,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成语的详细解释

原义:在作战中,指根据战局的变化,遇到不利情况时应及时退兵。这种策略强调灵活应变,避免与强敌正面交锋。

引申义:后来,这个成语被广泛用于形容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时,能够意识到自身能力的局限,选择退缩或放弃的态度。这种用法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缺乏勇气或决心。

出处

“知难而退”出自《左传》,具体引用为:“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这句话强调了在军事行动中,灵活应变的重要性。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听天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却步等。

反义词:知难而进、力争上游、再接再厉等,表示面对困难时勇于挑战的态度。

“知难而退”不仅仅是一个军事术语,它在现代社会中也被用来描述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选择和态度,提醒人们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理智的决策,而不是盲目坚持。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24 09:24
下一篇 2025-02-24 09:32

相关推荐

  • 聚沙成塔的近义词

    聚沙成塔的近义词 聚沙成塔的近义词主要有以下几个: – 积少成多:指通过不断积累少量的东西,最终形成较大的数量。 – 集腋成裘:比喻通过小的积累形成大的成果,原意是指用狐狸腋下的皮毛缝制成皮衣。 – 众志成城:形容大家团结一致,力量可以抵挡外敌。 – 万众一心:指全体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 – 众…

    2025-02-17
    2700
  •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见识狭窄,无法识别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它通常用于表达谦虚,承认自己未能识别出杰出人物的不足。 成语的来源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传》,其中提到:“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这里的“泰山”并不是指中国…

    2025-02-13
    3700
  • 操纵的意思

    操纵的意思 操纵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cāo zòng,其基本含义包括: – 控制与掌握:操纵通常指对某事物的控制或管理,例如控制机器、设备或其他工具。 – 开动机器或仪器:在技术或机械领域,操纵可以指对机器或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 取舍与变化:在写作或表达中,操纵也可以指对内容的取舍、开合等变化多样的写作方法。 &#8…

    2025-02-18
    3800
  • 顺藤摸瓜的近义词

    顺藤摸瓜的近义词 顺藤摸瓜的近义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成语: – 顺藤摘瓜:与“顺藤摸瓜”意思相近,强调根据线索进行查找。 – 追根究底:比喻深入探究事情的根本原因或真相。 – 沿波讨源:指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强调追溯事物的起源。 – 剥茧抽丝:比喻逐步深入地探究事情的真相。 – 抱蔓摘瓜:虽然与“顺藤摸…

    2025-02-22
    1000
  • 鞭长莫及的反义词

    鞭长莫及的反义词 “鞭长莫及”的反义词主要有以下几个: – 如臂使指:意指像用手指一样灵活自如,形容力量或能力可以轻松达到。 – 近水楼台:比喻得天独厚的条件,容易获得某种利益或机会。 – 绰绰有余:形容能力或资源充足,完全能够应对某种情况。 这些反义词都强调了能力或条件的充足与便利,与“鞭长莫及”所表达的力量无法达到的意…

    2025-02-12
    4100
  • 口是心非什么意思

    口是心非什么意思 “口是心非”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kǒu shì xīn fēi,意思是指一个人嘴里说的与心中所想的不一致,通常用作贬义,形容言语虚假或心口不一。 成语解释 – 字面意思: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 – 用法:常用于形容那些表面上说得好听,实际上内心却有不同想法的人,强调其虚伪和不诚实。 成语出处 “口是心非…

    2025-02-18
    29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