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喷饭(详解)

令人喷饭

“令人喷饭”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ìng rén pēn fàn,意思是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令人忍俊不禁,以至于笑得把嘴里的饭喷出来。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文中描述了一次与友人共进晚餐时,苏轼写给友人的诗让人忍俊不禁,导致饭喷满桌。具体的句子是:“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成语的使用

“令人喷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也在后来的文献中频繁出现。例如,清代作家李汝珍在《镜花缘》中提到:“最令人喷饭的,那小耗子又要舞,又怕猫,躲躲藏藏,贼头贼脑,任他装出斯文样子,终失不了偷油的身分。”这句话同样体现了该成语的用法,形容某些行为或情境的可笑程度。

“令人喷饭”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述那些让人捧腹大笑的事情或言论,体现了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令人喷饭

令人喷饭是不是成语

“令人喷饭”确实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在这篇文章中,苏轼描述了一个场景:与可和他的妻子在山谷中游玩,吃晚饭时看到苏轼写给他的诗,忍不住大笑,结果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原文中提到“失笑喷饭满案”,正是这个成语的出处。

“令人喷饭”不仅在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现代也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一些媒体报道中,常用来形容某些荒唐或搞笑的事情。例如,央视的《新闻联播》中也曾提到这一成语,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

可以确认“令人喷饭”是一个正式的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实际应用。

令人喷饭成语故事

“令人喷饭”是一个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的成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在这篇散文中,苏轼描述了与表兄文与可一起游玩时的趣事。文与可在享用晚餐时,看到苏轼写给他的诗,忍不住大笑,结果把嘴里的饭喷了满桌子。这个场景生动地描绘了笑得无法自持的情形,因此“喷饭满案”成为了形容可笑事情的经典表达,后来演变为“令人喷饭”这一成语。

成语的具体用法

释义: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令人忍俊不禁。

出处: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提到:“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情景,成为后人引用的经典例子。

成语的文化影响

“令人喷饭”不仅在文学作品中被引用,也在现代的媒体和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成为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它的使用反映了汉语的丰富性和幽默感,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总之,“令人喷饭”这个成语不仅有趣且富有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文人幽默的生活态度和语言的魅力。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3 09:09
下一篇 2025-02-13 09:14

相关推荐

  • 自误的意思

    自误的意思 自误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 zì wù,其基本意思是因自己做错事而害了自己。这一词语常用于形容由于个人的错误决策或行为导致自身受到损害或耽误。 在古典文学中,自误的用法可以追溯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等作品。例如,《水浒传》中提到:“请勿自误”,意在提醒人们不要因自己的错误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三国演义》中也有类似的用法,强调个人的错误可能导致…

    2025-02-13
    600
  • 不同凡响的意思

    不同凡响的意思 成语不同凡响的意思是形容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这个成语的拼音为bù tóng fán xiǎng,其中“凡响”指的是平凡的音乐,整体上表达了与平常不同的、卓越的含义。 出处与用法 – 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鲁迅的《坟·摩罗诗力说》,其中提到:“自学之声发,每响必中于人心,清晰昭明,不同凡响。”这句话强调了某种声音或表现的独特性和深刻…

    2025-02-11
    1200
  • 九九归一什么意思

    九九归一什么意思 “九九归一”是一个富有深意的汉语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基本释义 – 归根到底:这个成语的基本意思是指经过一番曲折后,最终回到原点或本质上。它强调的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则。 – 数学意义:在数学上,九九归一源于除法口诀,即九除以九的商数为一。这一数学概念也引申为在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后,…

    2025-02-13
    800
  • 愤世嫉俗是什么意思啊

    愤世嫉俗是什么意思啊 愤世嫉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fèn shì jí sú。其意思是指对社会现实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和憎恶,通常是由有正义感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这个成语的构成可以分解为“愤”(憎恶、痛恨)和“嫉”(仇恨、痛恨),而“世”和“俗”则指代当时的社会状况。 成语来源 愤世嫉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作品《杂说》。在其中,韩愈表达了对…

    2025-02-13
    400
  • 饱经风霜(详解)

    饱经风霜 饱经风霜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ǎo jīng fēng shuāng,意思是指经历过种种艰难困苦的生活和斗争。这个成语的构成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 – 饱:充分、足够的意思。 – 经:经历、经过。 – 风霜:比喻艰难困苦的生活。 该成语出自清代孔尚任的戏剧《桃花扇》,具体引用为:“鸡皮瘦损,看饱经雪霜,丝鬓如银。…

    2025-02-13
    700
  • 意兴阑珊(详解)

    意兴阑珊 意兴阑珊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yì xìng lán shān,意指“将残、将尽”,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没有兴趣的样子。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咏怀》,其中有句诗提到:“白发满头归得也,诗情酒兴渐阑珊”,表达了随着年岁增长,诗情和酒兴逐渐消退的感慨。 成语解释: – 阑珊:意为衰落、将尽。 – 用法:常作谓语、定语,适…

    2025-02-13
    7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