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新革故(详解)

鼎新革故

鼎新革故的释义与背景

成语来源

“鼎新革故”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周易·杂卦》,其原文为:“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革新意味着去除旧的事物,而鼎新则是指建立新的事物。该成语最初用于描述朝政的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破旧立新、革除旧弊、建立新制的过程。

成语结构与用法

“鼎新革故”属于联合式成语,通常可以作为谓语或定语使用,含有褒义,强调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与之相近的成语还有“革故鼎新”、“革旧鼎新”等,均表达了类似的含义。

鼎新革故的文化意义

历史背景

在中国古代,鼎不仅是烹饪的器具,更是权力和国家象征。大禹时期,鼎被用来象征九州的统一与治理,体现了国家的权威和民众的安全感。随着历史的发展,鼎的象征意义逐渐演变为治理国家、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

创新精神

“鼎新革故”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创新精神。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思想家和政治家都强调了革新与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曾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理念,强调持续创新的重要性。这种思想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个阶段,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经济和科技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鼎新革故”的理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它不仅是对旧有体制和观念的挑战,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鼎新革故”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中华文化中深厚的创新精神和变革意识的体现,强调了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重要性。

鼎新革故

鼎新革故下一句

“鼎新革故”的下一句是“土膏未动”。这句诗出自宋代释智遇的《偈颂二十四首》,表达了在变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虽然有新的理念和措施的提出,但基础和根本的东西仍然需要保持和巩固。

鼎新革故的意思是去除旧的,建立新的,通常用于指代朝政的变革或重大改革。它强调了在社会或政治变革中,既要有破旧的勇气,也要有建立新秩序的能力。

鼎新革故的意思

“鼎新革故”是一个成语,源自《周易·杂卦》,其字面意思是“去旧的,取新的”。它的含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基本释义

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在古代,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政治上的变革,如朝代的更替。

现泛指除掉旧的,建立新的:在现代语境中,它更广泛地指代对旧事物的革除和新事物的建立,强调创新和变革的重要性。

出处

成语的出处为《周易·杂卦》中的一句话:“革,去故也;鼎,取新也。”这句话强调了革新与更新的关系,表明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去除旧的事物是实现新事物的前提。

相关示例

在文学作品中,成语“鼎新革故”常被用来表达对新事物的追求和对旧事物的摒弃。例如,明代施耐庵在《水浒全传》中提到:“速沾雨露,以就去邪归正之心;毋犯雷霆,当效鼎新革故之意。”这句话体现了对革新精神的推崇。

近义词

“鼎新革故”的近义词包括“推陈出新”、“滌故更新”和“破旧立新”,这些词语都强调了在发展过程中对旧事物的淘汰和新事物的引入。

“鼎新革故”不仅是一个历史成语,更是现代社会中强调创新与变革的重要理念。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9 19:01
下一篇 2025-02-20 08:03

相关推荐

  • 放下包袱(详解)

    放下包袱 放下包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fàng xià bāo fú”,其字面意思是“丢开思想包袱”,指的是消除精神上的负担。这个成语源自毛泽东的著作《学习和时局》,其中提到要在党的干部中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强调解除精神负担的重要性。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 含义:放下包袱意味着摆脱心理负担,轻装上阵,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

    2025-02-16
    2200
  • 慎终如始(详解)

    慎终如始 慎终如始的含义与出处 “慎终如始”是一个源自《道德经》的成语,意指在事情的结束阶段仍然保持如同开始时一样的谨慎态度。这一理念强调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应保持高度的警惕和认真,以确保事情的成功。 出处 “慎终如始”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中有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在事情的结束时仍然像开始时那样谨慎,就不会…

    2025-02-20
    1400
  • 粗中有细(详解)

    粗中有细 “粗中有细”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ū zhōng yǒu x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表面上看起来粗鲁、随便,但实际上却是非常审慎和细心的。 成语解释 – 释义: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粗率,实际上却很细致,具有深思熟虑的特点。 – 出处:该成语出自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其中提到:“沙僧听说,大喜道:‘好!好!好!正…

    2025-02-21
    600
  • 祸福相依(详解)

    祸福相依 祸福相依的含义与来源 释义 “祸福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uò fú xiāng yī,意指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而好事也可能引发坏的结果。这一成语强调了祸与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来源 该成语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揭示了福与祸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在顺境中应保持…

    2025-02-14
    2200
  • 呜呼哀哉是什么意思

    呜呼哀哉是什么意思 “呜呼哀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wū hū āi zāi,原本用于表示悲痛的感叹,常见于古代的祭文中。它的意思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 表示悲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或对某种悲惨事件的感叹,类似于“唉!伤心啊!”。 – 借指死亡:在现代汉语中,“呜呼哀哉”也常用来指代死亡或事情的结束,甚至有时带有讽…

    2025-02-21
    700
  • 呼之欲出是什么意思

    呼之欲出是什么意思 “呼之欲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hū zhī yù chū。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所描绘的人物形象生动逼真,仿佛只要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它通常用来形容艺术作品(如绘画或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栩栩如生。 成语来源 “呼之欲出”出自宋代苏轼的《郭忠恕画赞序》,其中提到:“恕先在焉,呼之或出。”这句话强调了画作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

    2025-02-20
    13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