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楫(详解)

中流击楫

中流击楫是一个源自中国历史的成语,最早出自《晋书·祖逖传》。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河流的中央用船桨敲打水面”,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尤其是指在逆境中发誓要恢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决心。

成语的来源

历史背景

中流击楫的故事发生在西晋末年,当时由于“八王之乱”,晋朝内部动荡不安,北方少数民族趁机侵扰中原。祖逖作为一名小吏,带领族人南渡,途中赢得了大家的信任,最终被推举为首领。祖逖在向晋元帝请求北伐未果后,毅然决定率领部属渡江北上。在船行至江中时,他激动地用船桨敲打船舷,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就如这大江之水,去而不返!”这一誓言展现了他坚定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

成语的意义

比喻意义

中流击楫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件的描述,它象征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国家的忠诚。成语常用于形容那些在困境中奋起直追、为国争光的人物形象,激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流击楫”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尤其是在国家建设和个人成长的语境中,鼓励人们勇于迎接挑战,追求卓越。这一成语提醒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总之,中流击楫不仅是对祖逖英勇事迹的纪念,也是对每一个追求理想、勇于奋斗的人的激励。

中流击楫

击楫中流的典故

“击楫中流”这个成语源自东晋时期的著名军事家祖逖的故事。根据《晋书·祖逖传》的记载,祖逖在率领部队北伐时,渡江至中流时,敲击船桨并立下誓言,表示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就不再返回。这一行为象征着他坚定的决心和壮烈的志向。

典故背景

历史背景:祖逖生活在东晋时期,那个时期国家动荡不安,北方的少数民族对中原地区的侵扰严重。祖逖心怀恢复中原的志向,因此在出征前,他在江中击桨发誓,表达了自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成语释义:成语“击楫中流”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强调了为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它常用于形容那些有志于恢复失地、报效国家的人们的豪情壮志。

相关引用

在《晋书》中,祖逖的誓言是:“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句话不仅表达了他的决心,也激励了他的部下,成为后世传颂的佳话。

文化影响

“击楫中流”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也在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频繁出现,成为表达豪情壮志的典型例子。许多诗词和文学作品中都引用了这一典故,体现了对祖逖精神的崇敬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总之,“击楫中流”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成语,象征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理想与目标。

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

“中流击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hōng liú jī jí,字面意思是“在河流中间敲打船桨”。这个成语源自于东晋时期的军事家祖逖的故事,具体出自《晋书·祖逖传》。在历史背景下,祖逖在北伐的过程中,带领部属渡江至中流时,激动地用船桨敲打船舷,立下誓言:“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句话表达了他决心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坚定意志。

成语的引申意义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们在逆境中奋起直追、为国争光的精神状态,强调一种激昂的斗志和坚定的决心。

历史背景:在西晋末年,由于“八王之乱”,北方少数民族趁机攻掠中原,导致许多百姓南逃。祖逖作为一个小吏,带领族人南迁,并最终被推举为首领。他的誓言激励了众人,形成了强大的北伐力量,尽管最终未能完全实现他的理想,但他的精神和事迹仍然被后人传颂。

“中流击楫”不仅是对祖逖豪情壮志的赞美,也是对任何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于追求理想的人的一种激励和鼓舞。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9 12:51
下一篇 2025-02-19 12:57

相关推荐

  • 相得益彰是什么意思

    相得益彰是什么意思 成语“相得益彰”(拼音:xiāng dé yì zhāng)指的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得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可以拆解为: – 相得:互相配合、映衬; – 益:更加; – 彰:显著。 “相得益彰”强调的是通过合作或配合,彼此的优点和长处得以更加明显地展现出来。…

    2025-02-15
    2600
  • 宽容大度的意思

    宽容大度的意思 宽容大度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kuān róng dà dù”。它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心胸开阔,度量大,能够容忍他人和事物,不斤斤计较或追究小节。这种品质通常被视为一种美德,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理解与包容。 主要释义: – 心胸开阔:指一个人能够接受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不会因为小事而与他人产生冲突。 – 度量大:意味着…

    2025-02-18
    1600
  • 审时度势读音

    审时度势读音 “审时度势”的读音为 shěn shí duó shì。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仔细研究并估计时势的特点和变化,通常用于描述在复杂情况下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详细解释: – 审(shěn):仔细研究。 – 时(shí):时局。 – 度(duó):估计、推测。 – 势(shì):发展趋势。 该成语的出处可…

    2025-02-21
    1300
  • 前赴后继的近义词

    前赴后继的近义词 “前赴后继”的近义词主要包括: – 前仆后继:这个词的意思是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紧跟着上来,形容在斗争中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 奋勇向前:这个词强调勇敢地向前推进,体现了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态度。 “一往无前”也可以视为其近义词,表达了坚定不移、毫不退缩的决心。 这些词语都传达了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勇敢前…

    2025-02-18
    2100
  • 簪缨世族(详解)

    簪缨世族 簪缨世族的定义与背景 簪缨世族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ān yīng shì zú,指的是世代做官的家庭。这个词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其中提到“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表达了对世家大族的感慨。 在古代,簪和缨是达官贵人的冠饰,用于固定帽子,象征着权力和地位。簪缨世族不仅指代那些有着显赫背景的家庭,也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中…

    2025-02-12
    3300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意思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意思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与比自己优秀的人相比,自己显得不足;而与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自己又显得有余。这个成语传达了一种对现状的满足感,强调了在比较中保持谦虚和知足的态度。 成语解析 – 字面意思: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与上面的人相比,自己不够好;与下面的人相比,自己又显得不错”。它反映了一种中庸的生活态度,…

    汉语国学 2025-02-22
    3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