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竿头
百丈竿头的含义与来源
含义
“百丈竿头”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佛教语境,意指道行或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它比喻一个人在修行或学问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百丈高的竿子”,象征着达到的高度和境界。
来源
该成语出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其中提到:“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句话强调了即使在高峰之上,也不能停下脚步,必须继续向前迈进,以达到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境界。
相关典故与解释
在佛教中,“百丈竿头”常与“更进一步”结合使用,形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表达。这一说法强调了在取得成就后,仍需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它提醒人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是要持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就和突破。
例如,宋代高僧景岑在讲经时提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达到了某种境界,也不能自满,真正的修行是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百丈竿头”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修行的哲学,强调在取得成就后仍需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思想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进步。
百尺竿头下一句是什么
“百尺竿头”的下一句是“更进一步”。这句成语出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其完整的表述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在学问、成就等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仍然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成语解释:
–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释义: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强调在取得成就后,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一成语常用于鼓励他人,提醒人们在取得成绩后不要自满,而是要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
百尺竿头整首诗
“百尺竿头”这一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吴融的《商人》一诗,原句为:“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这句诗意在表达在极高的境界上,人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关于“百尺竿头”的相关诗句还有宋代高僧释道原的偈语:“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句诗强调了即使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仍需不断努力进取,才能真正理解更广阔的世界。
关于“百尺竿头”的整首诗主要包括:
1. 吴融《商人》:
–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2. 释道原的偈语:
–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这两句诗都体现了对成就的追求和对未来努力的期望。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