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竿头(详解)

百丈竿头

百丈竿头的含义与来源

含义

“百丈竿头”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佛教语境,意指道行或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它比喻一个人在修行或学问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百丈高的竿子”,象征着达到的高度和境界。

来源

该成语出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其中提到:“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句话强调了即使在高峰之上,也不能停下脚步,必须继续向前迈进,以达到更深的理解和更高的境界。

相关典故与解释

在佛教中,“百丈竿头”常与“更进一步”结合使用,形成“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表达。这一说法强调了在取得成就后,仍需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它提醒人们不要满足于现状,而是要持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就和突破。

例如,宋代高僧景岑在讲经时提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达到了某种境界,也不能自满,真正的修行是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百丈竿头”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修行的哲学,强调在取得成就后仍需不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思想在佛教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激励着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进步。

百丈竿头

百尺竿头下一句是什么

“百尺竿头”的下一句是“更进一步”。这句成语出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其完整的表述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在学问、成就等方面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仍然需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成语解释

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释义: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强调在取得成就后,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

这一成语常用于鼓励他人,提醒人们在取得成绩后不要自满,而是要不断追求进步和提升.

百尺竿头整首诗

“百尺竿头”这一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吴融的《商人》一诗,原句为:“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这句诗意在表达在极高的境界上,人生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关于“百尺竿头”的相关诗句还有宋代高僧释道原的偈语:“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句诗强调了即使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仍需不断努力进取,才能真正理解更广阔的世界。

关于“百尺竿头”的整首诗主要包括:

1. 吴融《商人》

–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2. 释道原的偈语

–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这两句诗都体现了对成就的追求和对未来努力的期望。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2 15:54
下一篇 2025-02-12 16:03

相关推荐

  • 寸草春晖(详解)

    寸草春晖 寸草春晖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ùn cǎo chūn huī,意指小草微薄的心意无法报答春天阳光的深情。这个成语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恩情深重,子女即使竭尽全力也难以回报。 成语来源 寸草春晖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诗《游子吟》。诗中有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深厚情感和无私奉献。诗的意境通过小草与春阳的对比,形象地传达了子女对父母恩情…

    2025-02-13
    300
  • 天朗气清(详解)

    天朗气清 “天朗气清”是一种形容天气晴朗、空气清新的表达,通常用来描绘美好的自然环境和愉快的心情。这种天气常常让人感到舒适和愉悦,适合户外活动或放松心情。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这个词的用法,还是有其他相关的问题呢? 天朗气清能随便用吗 “天朗气清”这个成语的使用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它的使用方式和场合可能会有所不同。 成语释义 “天朗气清”是一个汉语…

    2025-02-11
    1900
  • 井水不犯河水(详解)

    井水不犯河水 “井水不犯河水”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比喻各自管理各自的事务,互不干扰。这个成语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第六十九回,其中提到:“我和他‘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他?”这句话表达了两者之间的界限分明,互不侵犯的关系。 成语的来源与含义 – 字面意思:井水和河水分别代表地下水和地表水,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因此可以理解为各…

    2025-02-12
    800
  • 七日来复(详解)

    七日来复 “七日来复”这一概念源自《易经》的复卦,具体出现在卦辞中:“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这一表述反映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尤其是阴阳变化的过程。 概念解析 – 循环与时间: “七日来复”强调了时间的周期性,七天被视为一个完整的循环。在古代,七天的周期与月亮的盈亏密切相关,古人将一个月分为四个七天的周期,这种时间观念在周代的纪日法中得到了体现。 …

    2025-02-12
    1000
  • 羊毛出在羊身上(详解)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毛出在羊身上”是一个汉语俗语,读音为“yáng máo chū zài yáng shēn shang”。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羊的毛来自羊的身体”,它比喻表面上看似获得了好处,实际上这些好处是以自己付出的代价为基础的。 成语的来源与释义 这个成语出自宋代释道济的诗作《闻王妈妈定做小祥功德作二首》,其中提到“羊毛出在羊身上”,意指表面上看…

    汉语国学 2025-02-11
    1100
  • 煽风点火(详解)

    煽风点火 煽风点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shān fēng diǎn huǒ,主要用来比喻煽动他人闹事或制造纷争。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沙汀的作品《青棡坡》,其中提到:“倒不是怕有人煽风点火。”。 成语解释 – 释义:煽风点火指的是故意鼓动或煽动他人,挑起事端,通常带有贬义。它常用于描述某人在争论、纷争或冲突中起到煽动作用的情况。 &#821…

    汉语国学 2025-02-13
    4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