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高论的解释_意思_来源

【成语意思】:放言高论: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成语来源】: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成语拼音】:fàng yán gā

【成语意思】:放言高论:毫无顾忌地大发议论。

放言高论

【成语来源】:宋·苏轼《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成语拼音】:fàng yán gāo lùn

【成语声母】:FYGL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用法分析】:放言高论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使用程度】:一般成语

【褒贬解析】:中性成语

【放言高论的近义词】:高谈阔论、畅所欲言

【放言高论的反义词】:闭口不言、沉默寡言

【成语例子】:在讨论会上,他总是放言高论,毫不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成语接龙】:

放言高论 → 论功行赏 → 赏心悦目 → 目无全牛 → 牛鬼蛇神 → 神机妙算 → 算无遗策 → 策马入林 → 林林总总 → 总而言之 → 之死靡他 → 他山之石 → 石破天惊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4-05 16:35
下一篇 2025-04-05

相关推荐

  • 伤弓之鸟的解释_用法_来源

    【成语意思】: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成语来源】:出自《战国策·楚策四》;《晋书·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成语拼音】:shā

    2025-03-31
    4100
  • 降尊纡贵的释义_解释_出处

    【成语意思】:降抑尊贵的地位,谦以自处。【成语来源】:清·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乃实由纡尊降贵,自放弃其贵族之特权,以结欢于处士。”【成语拼音】:jiàng zūn y

    2025-04-01
    3300
  • 混淆视听的意思_解释_近义词

    【成语意思】:混淆视听:用假象或谎言让旁人分辨不清是非。 【成语来源】:出自《三国志·袁尚传》,裴松之注:“如此之类,正足以诬罔视听,贻误后生矣。” 【成语拼音】:hùn xiáo shì tīng 【成语声母】:HXST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用法分析】:混淆视听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常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

    汉语国学 2025-03-04
    11900
  •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是什么意思_解释_怎么读

    【成语意思】:尺蚓穿堤,能漂一邑: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成语来源】:北齐·刘昼《刘子新论·慎隙》:“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2025-04-12
    1800
  • 明察秋毫的意思

    明察秋毫的意思 明察秋毫的意思 “明察秋毫”是一个成语,源自《孟子·梁惠王上》,其字面意思是“目光敏锐,能够看见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观察细致入微,能够洞察一切细微的事物,具有极高的洞察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成语的来源 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在这段对话中,孟子用“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比喻一个人如果能够看清细…

    2025-03-23
    5900
  • 刺刺不休的意思_解释_用法

    【成语意思】:刺刺:多话的样子;形容说话唠叨,没完没了。 【成语来源】:唐·韩愈《送殷员外序》:“持被入直三省,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成语拼音】:cì cì bù xiū 【成语声母】:CCBX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用法分析】:刺刺不休作谓语、形容多言的样子;常用于口语和书面语中。 【成语结构】:补充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使用程度…

    2025-03-07
    87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