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赃枉法的解释_用法_来源

【成语意思】:贪赃枉法:指官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违反法律和纪律。【成语来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成语拼音】:tān zān

【成语意思】:贪赃枉法:指官员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违反法律和纪律。

贪赃枉法

【成语来源】: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折:“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成语拼音】:tān zāng wǎng fǎ

【成语声母】:TZWF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用法分析】:贪赃枉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常用于描述官员的不正当行为。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使用程度】:常用成语

【褒贬解析】:贬义成语

【贪赃枉法的近义词】:徇私枉法、贪赃舞弊

【贪赃枉法的反义词】:清正廉明、廉洁奉公

【成语例子】:陈绛在福建,据说贪赃枉法,声名狼籍。(马南邨《陈绛和五耿的案件》)

【成语接龙】:

贪赃枉法 → 法不阿贵 → 贵人多忘事 → 事半功倍 → 倍道而行 → 行尸走肉 → 肉中刺 → 刺股悬梁 → 梁上君子 → 子虚乌有 → 有口皆碑 → 碑林墨海 → 海阔天空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4-13
下一篇 2025-04-13

相关推荐

  • 欲擒故纵什么意思

    欲擒故纵什么意思 “欲擒故纵”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其字面意思是“想要捉住对方,故意先放松一下,让对方放松警惕,然后再一举捉住”。这个成语强调了一种策略,即在追捕或控制对手时,故意让对方感到安全,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成语的来源与典故 “欲擒故纵”最早出现在《三十六计》中,原文为“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

    2025-02-16
    17900
  • 花遮柳隐的释义_解释_出处

    【成语意思】:花遮柳隐:形容不让人看见,悄悄地走。【成语来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一回:“五儿听罢,便心下要分些赠芳官,遂用纸另包了一半,趁黄昏人稀之时,自己花遮柳隐的来找

    2025-04-13
    4200
  • 高材疾足的意思_解释_出处

    【成语意思】:高材疾足:才能高超,行动敏捷。【成语来源】:《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成语拼音】:gāo cái jí zú【成语声母】

    2025-03-08
    9600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解释_意思_来源

    【成语意思】: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嘴里说不出好话来。【成语来源】: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父亲和这等东西,有什么好话,讲出什么公理来,狗口里吐不出象牙。”【成语拼音】:

    2025-04-19
    2900
  • 挨肩并足是什么意思_解释_怎么读

    【成语意思】:挨肩并足:形容人群拥挤,肩并肩,脚靠脚。【成语来源】: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竟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

    汉语国学 2025-03-01
    11000
  • 初出茅庐什么意思

    初出茅庐什么意思 “初出茅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ū chū máo l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刚刚开始做某事,或刚刚离开家庭或学校,缺乏经验。 成语来源 “初出茅庐”出自明代作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原文为:“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这个成语的背景与三国时期的著名人物诸葛亮有关。诸葛亮在刘备的三次邀请下,离开了隐居的草庐,开始…

    汉语国学 2025-02-16
    162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