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学
-
郑重其事是什么意思
郑重其事是什么意思 “郑重其事”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对待某件事情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郑重”指的是审慎和严肃,而“其事”则是指所做的事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时表现出的认真态度。 出处 该成语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其中有一句:“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这句话强调了在处理事务时需要严肃认真的态度。 近义词与反义词 ̵…
-
百丈竿头(详解)
百丈竿头 百丈竿头的含义与来源 含义 “百丈竿头”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佛教语境,意指道行或修养达到了极高的境界。它比喻一个人在修行或学问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需继续努力,追求更高的境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百丈高的竿子”,象征着达到的高度和境界。 来源 该成语出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其中提到:“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这句话强调了即使…
-
侃侃而谈(详解)
侃侃而谈 侃侃而谈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kǎn kǎn ér tán,意思是指人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乡党》,其中描述了孔子在与下大夫交谈时的从容态度,体现了他在不同场合下的言谈举止。 成语的含义 – 释义:侃侃表示说话时的从容不迫,理直气壮。整体上,侃侃而谈形容一个人在谈话时表现出的自信和从容,通常带有褒义,表示说话…
-
尽善尽美(详解)
尽善尽美 尽善尽美的解释 “尽善尽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jìn shàn jìn měi,其意思是指事物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八佾》,孔子在评价古代音乐《韶》和《武》时提到:“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韶》音乐不仅在形式上美丽,而且在内容上也非常完…
-
荣辱与共的意思
荣辱与共的意思 荣辱与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óng rǔ yǔ gòng,其意思是指光荣与耻辱共同分享与承担。这一成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尤其是在面对荣耀和耻辱时,彼此之间的共同承担和分享。 成语解释 – 光荣与耻辱:成语中的“荣”指光荣,“辱”指耻辱,强调在某种关系中,双方共同经历和承受这些情感。 – 共同分享与承担:这…
-
绿林好汉(详解)
绿林好汉 绿林好汉的定义与起源 绿林好汉一词源于中国西汉末年的历史背景,特指那些聚集在山林中,反抗封建统治、劫富济贫的英雄人物。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汉书·王莽传下》中,描述了王匡、王凤等人在饥荒中组织起义,形成了以绿林山为根据地的武装力量,称为“绿林军”。 历史背景 在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导致社会动荡和民众困苦。饥荒和压迫使得许多百姓…
-
琴心剑胆(详解)
琴心剑胆 琴心剑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ín xīn jiàn dǎ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一个人既有情致,又有胆识,通常用来形容那些文武双全、能文能武的才子。 成语来源 琴心剑胆出自元代诗人吴莱的作品《寄董与几》,其中有句诗提到:“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丰富与外在的勇气。 成语解释 – 琴心:指内心丰富、善良、敏感…
-
卷土重来什么意思
卷土重来什么意思 成语“卷土重来”指的是在经历失败后,重新整顿力量,恢复势力,重新出发。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题乌江亭》,其中有句诗写道:“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在失败之后,仍然有可能重新振作的希望。 解释: – 字面意思:卷土是指人马奔跑时尘土飞扬,重来则表示再次到来。整体上比喻在失败后重新恢复力…
-
七日来复(详解)
七日来复 “七日来复”这一概念源自《易经》的复卦,具体出现在卦辞中:“反复其道,七日来复”。这一表述反映了自然界的循环规律,尤其是阴阳变化的过程。 概念解析 – 循环与时间: “七日来复”强调了时间的周期性,七天被视为一个完整的循环。在古代,七天的周期与月亮的盈亏密切相关,古人将一个月分为四个七天的周期,这种时间观念在周代的纪日法中得到了体现。 …
-
两面三刀的意思
两面三刀的意思 成语“两面三刀”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在表面上和背后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或行为,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阴险狡诈、表里不一的人。这一成语最早出自元代戏曲家李行道的作品《灰阑记》,其中描述了一个角色在面对不同人时采取不同的态度,表现出两面派的特征。 成语的具体含义 – 两面:指的是一个人在人前和人后表现出的不同面貌。人前可能表现得和善、友好,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