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意思
“初出茅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ū chū máo l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初次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通常带有年轻、不成熟和缺乏经验的含义。
成语来源
“初出茅庐”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其中提到:“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这个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三顾茅庐之后,首次出山便取得了博望坡之战的胜利,显示了他卓越的才能。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刚刚步入某个领域或社会的新手,强调他们在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例如,鲁迅在《彷徨》中提到:“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对新手的轻视。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初露头角、乳臭未干、初露锋芒
–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
“初出茅庐”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刚开始工作或生活的状态,也隐含着对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期待。
初出茅庐一般形容什么
“初出茅庐”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刚刚离开家庭或刚进入工作岗位的人,特别是那些缺乏经验的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演义》,其中讲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邀请下出山辅佐他,首次参与战斗并取得胜利的故事。
成语的含义
– 基本释义:原意指初次离开隐居的茅屋,现比喻初入社会或工作,缺乏历练和经验的人。
– 使用场景:可以用来描述年轻人或新员工在新环境中的青涩状态。例如,一个新员工在公司工作不久,因缺乏经验而被称为“初出茅庐”。
成语的典故
“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描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三顾之下出山,首次用兵大败曹军的故事。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诸葛亮的才智,也象征着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初露头角、初试啼声、乳臭未干等,均表示刚开始展现才能或经验不足的状态。
–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等,表示经验丰富、处事稳重的人。
“初出茅庐”强调的是一种初入社会的状态,带有对年轻人勇于尝试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初出茅庐的下一句
“初出茅庐”的下一句是“略有小成”。这两句合在一起的完整表达是:“初出茅庐,略有小成。”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刚刚开始展露才华或能力,虽然还不成熟,但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成就。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提到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情景,强调了他在初次出山时所取得的成就,象征着刚刚进入社会或某个领域的人缺乏经验但又充满潜力。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