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出茅庐意思

初出茅庐意思

“初出茅庐”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ū chū máo l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初次进入社会或工作岗位,通常带有年轻、不成熟和缺乏经验的含义。

成语来源

“初出茅庐”出自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其中提到:“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这个故事讲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三顾茅庐之后,首次出山便取得了博望坡之战的胜利,显示了他卓越的才能。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刚刚步入某个领域或社会的新手,强调他们在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例如,鲁迅在《彷徨》中提到:“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对新手的轻视。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初露头角、乳臭未干、初露锋芒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

“初出茅庐”不仅反映了一个人刚开始工作或生活的状态,也隐含着对未来成长和发展的期待。

初出茅庐一般形容什么

“初出茅庐”是一个汉语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刚刚离开家庭或刚进入工作岗位的人,特别是那些缺乏经验的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演义》,其中讲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邀请下出山辅佐他,首次参与战斗并取得胜利的故事。

成语的含义

基本释义:原意指初次离开隐居的茅屋,现比喻初入社会或工作,缺乏历练和经验的人。

使用场景:可以用来描述年轻人或新员工在新环境中的青涩状态。例如,一个新员工在公司工作不久,因缺乏经验而被称为“初出茅庐”。

成语的典故

“初出茅庐”出自《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描述了诸葛亮在刘备的三顾之下出山,首次用兵大败曹军的故事。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诸葛亮的才智,也象征着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初露头角、初试啼声、乳臭未干等,均表示刚开始展现才能或经验不足的状态。

反义词:老成持重、老马识途等,表示经验丰富、处事稳重的人。

“初出茅庐”强调的是一种初入社会的状态,带有对年轻人勇于尝试和学习的积极态度。

初出茅庐的下一句

“初出茅庐”的下一句是“略有小成”。这两句合在一起的完整表达是:“初出茅庐,略有小成。”这句话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刚刚开始展露才华或能力,虽然还不成熟,但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成就。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中提到诸葛亮在出山之前的情景,强调了他在初次出山时所取得的成就,象征着刚刚进入社会或某个领域的人缺乏经验但又充满潜力。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22 10:00
下一篇 2025-02-22 10:06

相关推荐

  • 欲擒故纵的意思

    欲擒故纵的意思 欲擒故纵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十六计》的第十六计,其基本意思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对方,故意先放松对方的警惕,使其产生放松戒备的错觉,从而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成语解释 – 字面意思:欲擒(想要抓住)故纵(故意放开)。即为了捉拿或控制对方,故意先放松对方的戒备,让其暴露出更多的弱点,然后再进行捕捉。 – 出处:该成语最早出…

    2025-02-13
    3900
  • 屏息敛声(详解)

    屏息敛声 “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ǐng xī liǎn shēng”。其意思是控制住自己的呼吸和声音,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小心翼翼、专注或畏惧的样子。 成语解释 – 含义:屏息敛声指的是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人们在紧张、害怕或专注时的状态。这个成语与“敛声屏息”意思相近,都是用来描述一种安静、集中注意力的情境。 &#8…

    2025-02-16
    2900
  • 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且偷生的意思 “苟且偷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gǒu qiě tōu shēng。其意思是指得过且过,勉强地活着,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只图眼前生存而缺乏长远考虑的人。这个成语带有贬义,强调了对生活态度的不负责任和缺乏志向。 成语的来源 “苟且偷生”最早出自《荀子·荣辱》,其中提到“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意指那些只求苟且生存的人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见识…

    2025-02-21
    1300
  • 相忘江湖(详解)

    相忘江湖 “相忘于江湖”这一成语源自《庄子·大宗师》,其完整的句子是:“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泉水干涸,鱼只能在陆地上互相用唾沫滋润生存时,不如各自忘记对方,回到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成语的含义 相濡以沫:原指在困境中,彼此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帮助,通常用来形容夫妻或朋友之间的情谊。在艰难的环境中,虽然彼此…

    2025-02-22
    1100
  • 春去秋来(详解)

    春去秋来 春去秋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拼音为chūn qù qiū lái,字面意思是春天过去,秋天到来。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时光的流逝,表达了岁月如梭、光阴匆匆的感慨。 成语的来源与解释 – 出处:春去秋来的成语最早出自明代刘基的《大堤曲》,其中有句诗写道:“春去秋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

    2025-02-20
    1500
  • 白云苍狗的意思

    白云苍狗的意思 “白云苍狗”是一个成语,源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可叹》。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天上的浮云像白衣,顷刻间又变成了苍狗”,用以比喻世事变化无常,瞬息万变。 成语的来源与解释 – 出处:成语“白云苍狗”最早出现在杜甫的《可叹》一诗中,诗句为“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这里的“白云”象征着洁白、美好的事物,而“苍狗”则指代灰色的狗…

    2025-02-11
    47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