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的意思
“休戚与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iū qī yǔ gòng”。其意思是指彼此之间的欢乐与忧愁、幸福与祸患都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
成语解析:
– 字面意思:
– “休”指欢乐、吉庆;
– “戚”指忧愁、悲哀;
– “与”表示和、跟;
– “共”表示共同、一起。
“休戚与共”强调的是在关系密切的情况下,彼此共同承受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境遇。
出处:
该成语出自《晋书·王导传》,原文为:“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这句话表达了与他人共同承担命运的深厚情感。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包括“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等,均强调在困境中相互支持的关系。
– 反义词则有“不共戴天”、“无关痛痒”、“漠不相关”等,表示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或关系疏远。
“休戚与共”不仅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描述,也体现了在生活中相互扶持、共同面对挑战的重要性。
休戚与共不能乱用
在讨论“休戚与共”这一概念时,确实需要谨慎使用,以避免误解或滥用。这个词语源于古代,意指在困境中共同承担风险与责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赖。
休戚与共的内涵
1. 共同命运的体现
“休戚与共”强调的是一种共同的命运感,尤其在国家、民族或社会群体之间。这种关系意味着在面对挑战时,大家应当团结一致,共同应对。例如,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到“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强调各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相互依存关系。
2. 政治与社会责任
在政治语境中,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中,“休戚与共”被用来强调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党的根基在于人民,只有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获得真正的支持和信任。这种用法强调了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提醒党员干部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滥用的风险
1. 语境不当
“休戚与共”如果在不适当的语境中使用,可能会导致误解。例如,在商业或个人关系中,随意使用这一词汇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够严肃,甚至显得轻率。
2. 失去深度
滥用这一概念可能会使其失去原有的深度和意义。真正的“休戚与共”是基于深厚的信任和责任感,而不是表面的口号或形式上的团结。过于频繁的使用可能会让人对其产生疲劳感,降低其影响力。
在使用“休戚与共”这一概念时,应当考虑其深刻的内涵和适用的语境。只有在真正体现共同利益和责任的情况下,才能恰当地使用这一词汇,以保持其应有的分量和意义。
休戚与共是形容夫妻吗
根据成语“休戚与共”通常用来形容关系密切、同甘共苦的状态,强调彼此之间的忧喜与福祸共同承担。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出自《晋书·王导传》,形容的是一种紧密的关系,通常适用于朋友、同事、国家等之间的关系。
关于是否可以用“休戚与共”来形容夫妻,结果显示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资料指出,虽然夫妻之间的关系确实可以体现“休戚与共”的精神,但在严格的成语使用上,这个成语更适合用于有明确祸福关系的群体或个体,而不单纯适用于夫妻。例如,有人认为“休戚与共”适用于有共同利益和风险的关系,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复杂,不仅仅是利益和风险的简单相互关系。
许多现代语境中,夫妻之间的确可以被视为“休戚与共”,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共同面对各种挑战和幸福,体现了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关系。虽然从成语的传统用法来看,可能不完全适合,但在实际生活中,夫妻之间的确可以用“休戚与共”来描述他们的关系。
虽然“休戚与共”在成语的严格意义上不专指夫妻,但在实际应用中,夫妻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体现这一成语的精神。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