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八稳
四平八稳的释义与用法
释义
“四平八稳”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sì píng bā wěn。最初用来形容物体的摆放平稳,后来引申为形容说话和做事稳当、可靠。现今常带有贬义,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和进取精神。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第44回,其中提到“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老成持重、稳扎稳打
– 反义词:轻举妄动、操之过急。
用法
“四平八稳”可以用作谓语、定语或补语,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或行为方式。例如:
– 他做事喜欢四平八稳。
– 这种四平八稳的工作态度是不可取的。
例句
1. 我们校长不喜欢他这种四平八稳的人。
2. 这种四平八稳,怕出差错的工作态度是不可取的。
3. 语言总是那么一本正经、四平八稳,或老成拘谨,枯燥无味。
“四平八稳”强调的是一种稳妥但可能缺乏活力和创新的做事风格,适用于描述那些在工作或言语上过于谨慎、缺乏冒险精神的人。
四平八稳指的是什么东西
成语四平八稳的意思主要是形容事物的稳定和平稳,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事情在处理事务时的稳重和可靠性。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其中提到“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解释
– 字面意思:最初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来引申为形容说话和做事稳当。
– 引申含义:常常用来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的精神,带有一定的贬义。例如,鲁迅在《而已集》中提到:“总而言之,现在倘再发那些四平八稳的‘救救孩子’似的议论,连我自己听去,也觉得空空洞洞了”。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老成持重、稳扎稳打。
– 反义词:轻举妄动、操之过急。
四平八稳不仅仅是一个描述稳定状态的成语,它还隐含了对过于保守和缺乏创新精神的批评。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在评价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或处理事务的方式时。
四平八稳下半句
成语“四平八稳”的下半句并没有固定的表达,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事物非常平稳、没有波动或变化,或者形容人的言行举止稳重、不冒险、不偏激。
四平八稳的含义:
– 原意: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
– 引申义:形容说话做事稳当,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成语出处:该成语出自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原文描述了一个人物的外貌特征,强调其稳重的形象。
在实际使用中,虽然“四平八稳”本身没有下半句,但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灵活运用。例如,可以用在句子中来描述某种稳妥的状态或态度,如“他的工作态度总是四平八稳,缺乏创新”。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