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所指什么意思
成语“千夫所指”的意思是被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王嘉传》,原文为“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意指一个人如果受到众人的指责,最终将会遭遇不好的结局。
成语的背景
“千夫所指”源于西汉时期的历史故事。汉哀帝刘欣任命了一个名叫董贤的宠臣,尽管他并未为国家做出贡献,却因迎合皇帝而获得权势。丞相王嘉因不满董贤的行为,曾上书劝谏,指出董贤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公愤,引用了“千夫所指”的谚语来警告汉哀帝。王嘉的直言不讳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成语的用法
“千夫所指”可以用作定语或宾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因触犯众怒而受到广泛指责。例如:
– “他的行为已经招致千夫所指,必须立即改正。”
– “在公众舆论面前,任何触犯法律的人都可能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近义词
“千夫所指”的近义词包括“众矢之的”,同样表示受到广泛指责或攻击的状态。
总之,“千夫所指”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在行为上应当谨慎,以免触犯公众的底线。
千夫所指比喻什么人
“千夫所指”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受到众人指责,形容触犯众怒的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书·王嘉传》,其中提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强调了在社会中受到广泛谴责的个体往往会遭遇不幸。
成语释义
– 基本含义:千夫所指,指的是被许多人指责,形容一个人因其恶劣行为而引起公众的愤怒和谴责。
– 出处:成语出自《汉书·王嘉传》,原句为“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意指即使没有生病,也会因众人的指责而遭遇不幸。
比喻对象
“千夫所指”通常用来比喻以下几类人:
– 犯错者:那些因不当行为或决策而受到公众谴责的人。例如,历史上因贪污腐败或其他恶行而被广泛指责的官员。
– 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人可能因社会舆论的压力而被错误地指责,尽管他们并未犯错。
– 权力滥用者:如历史上某些统治者或权臣,因其专权或不当行为而引发民愤,最终导致其被推翻或遭到惩罚。
相关示例
– 历史人物:例如,汉哀帝时期的董贤因其宠幸而引发众怒,王嘉曾警告哀帝“千夫所指”,最终导致了董贤的悲惨结局。
–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公众人物如政治家或企业高管因丑闻或失误而受到“千夫所指”,常常会面临舆论的强烈反弹。
“千夫所指”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批评,也反映了社会对不当行为的集体反应,强调了公众舆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千夫所指下一句是啥
“千夫所指”的下一句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出自鲁迅的《自嘲》,表达了对那些遭受众人指责的人,勇敢面对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人民的服务精神。整句的意思是:面对众人的指责,依然愿意低头为人民服务,展现出一种坚定的立场和责任感。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