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夫所指什么意思

千夫所指什么意思

成语“千夫所指”的意思是被众人所指责,形容触犯众怒。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王嘉传》,原文为“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意指一个人如果受到众人的指责,最终将会遭遇不好的结局。

成语的背景

“千夫所指”源于西汉时期的历史故事。汉哀帝刘欣任命了一个名叫董贤的宠臣,尽管他并未为国家做出贡献,却因迎合皇帝而获得权势。丞相王嘉因不满董贤的行为,曾上书劝谏,指出董贤的所作所为已经引起了公愤,引用了“千夫所指”的谚语来警告汉哀帝。王嘉的直言不讳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

成语的用法

“千夫所指”可以用作定语或宾语,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事因触犯众怒而受到广泛指责。例如:

– “他的行为已经招致千夫所指,必须立即改正。”

– “在公众舆论面前,任何触犯法律的人都可能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

近义词

“千夫所指”的近义词包括“众矢之的”,同样表示受到广泛指责或攻击的状态。

总之,“千夫所指”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历史和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在行为上应当谨慎,以免触犯公众的底线。

千夫所指什么意思

千夫所指比喻什么人

“千夫所指”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受到众人指责,形容触犯众怒的人。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汉书·王嘉传》,其中提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强调了在社会中受到广泛谴责的个体往往会遭遇不幸。

成语释义

基本含义:千夫所指,指的是被许多人指责,形容一个人因其恶劣行为而引起公众的愤怒和谴责。

出处:成语出自《汉书·王嘉传》,原句为“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意指即使没有生病,也会因众人的指责而遭遇不幸。

比喻对象

“千夫所指”通常用来比喻以下几类人:

犯错者:那些因不当行为或决策而受到公众谴责的人。例如,历史上因贪污腐败或其他恶行而被广泛指责的官员。

社会不公的受害者:在某些情况下,某些人可能因社会舆论的压力而被错误地指责,尽管他们并未犯错。

权力滥用者:如历史上某些统治者或权臣,因其专权或不当行为而引发民愤,最终导致其被推翻或遭到惩罚。

相关示例

历史人物:例如,汉哀帝时期的董贤因其宠幸而引发众怒,王嘉曾警告哀帝“千夫所指”,最终导致了董贤的悲惨结局。

现代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公众人物如政治家或企业高管因丑闻或失误而受到“千夫所指”,常常会面临舆论的强烈反弹。

“千夫所指”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批评,也反映了社会对不当行为的集体反应,强调了公众舆论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性。

千夫所指下一句是啥

“千夫所指”的下一句是“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出自鲁迅的《自嘲》,表达了对那些遭受众人指责的人,勇敢面对的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人民的服务精神。整句的意思是:面对众人的指责,依然愿意低头为人民服务,展现出一种坚定的立场和责任感。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3-31 14:58
下一篇 2025-03-31

相关推荐

  • 戛玉敲金的释义_解释_出处

    【成语意思】:戛玉敲金:形容声音清脆或音节铿锵,像敲击玉器和金器发出的声音。【成语来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八大王》:“雅谑则飞花粲齿,高吟则戛玉敲金。”【成语拼音】:jiá

    2025-03-17
    4600
  • 临崖勒马(详解)

    临崖勒马 临崖勒马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ín yá lè mǎ,字面意思是“走到悬崖边缘勒住了奔马”。这个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含义: 比喻意义: 1. 警觉与回头:比喻人在面临危险的边缘时,能够及时觉悟并回头,避免陷入更大的困境。这种用法强调了在关键时刻的自我警醒和果断决策。 2. 艺术创作:在文学创作中,指在意境接近高潮时,突然停止笔锋,表现出一种艺术上的…

    汉语国学 2025-02-26
    9800
  • 异想天开的近义词

    异想天开的近义词 “异想天开”的近义词包括: – 浮想联翩:形容想象不断涌现,通常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 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强调思维的混乱和不理性。 – 想入非非:形容完全脱离现实的幻想,通常指不切实际的想法。 – 奇想天开:指非常奇特、离奇的想法,通常也带有不切实际的意味。 –…

    2025-03-04
    9200
  • 视而不见是什么意思

    视而不见是什么意思 “视而不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shì ér bù jiàn,意思是指虽然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有看到,形容不注意或不重视。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漠视的态度,即看见了却当作没有看见,或者对某些事情不加理会。 出处 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礼记·大学》,其中有句:“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句话强调了心思不集中时的…

    2025-03-01
    7700
  • 义不容辞(详解)

    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的含义与来源 义不容辞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yì bù róng cí,意思是指在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或拒绝。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具有褒义色彩。 成语的来源 该成语最早出自唐代岑文本的《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其中提到“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后世的文献中也多次引用这一成语,例如明代冯梦龙的《…

    2025-02-15
    10100
  • 韩卢逐块的解释_意思_来源

    【成语意思】:韩卢逐块:比喻白费精力。【成语来源】: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直须狮子咬人,莫学韩卢逐块。”【成语拼音】:hán lú zhú kuài【成语声母】:HLZK【成语

    2025-03-18
    51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