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

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

“持之以恒”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í zhī yǐ héng,意思是指一个人对某件事情能够长久坚持不懈,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轻言放弃。这个成语强调了恒心和毅力的重要性,体现了持久努力的精神。

成语来源

“持之以恒”最早出现在清代曾国藩的《家训喻纪泽》中,文中提到如果能够在言语、举止和学习上持之以恒,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能取得显著的进步。

用法与近义词

在句中,“持之以恒”一般作谓语或状语,表示长久不变的状态。它的近义词包括“锲而不舍”和“孜孜不倦”,而反义词则有“一暴十寒”和“半途而废”,这些词语都强调了坚持与努力的重要性。

“持之以恒”不仅是对个人努力的鼓励,也是对任何追求目标的坚持态度的赞美。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持之以恒的精神常常是成功的关键。

持之以恒是什么意思

持之以恒的下一句

“持之以恒”的下一句是“不过一二年,自尔精进而不觉。”这句话出自清代曾国藩的《家训喻纪泽》。原文中提到,若能在言语、举止和阅读上下一番苦功,持之以恒地努力,经过一两年的坚持,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取得显著的进步。

释义:持之以恒的意思是长久地坚持下去,强调在任何事情上都要有恒心和毅力。它的近义词包括“锲而不舍”和“水滴石穿”,都表达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持之以恒,后面半句

“持之以恒”的后半句常见的表达是“水滴石穿”。这句成语的意思是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它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正如水不断滴落,最终能够滴穿坚硬的石头。

“持之以恒”本身的意思是长久坚持下去,出自清代曾国藩的《家训喻纪泽》,其中提到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可以在一两年内取得显著的进步。这种精神在许多成语中都有体现,如“锲而不舍”,意指不断努力,不轻言放弃。

完整的表达可以是:“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强调了持久努力的重要性。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2 09:40
下一篇 2025-02-12 09:47

相关推荐

  • 合浦珠还(详解)

    合浦珠还 合浦珠还的解释与典故 合浦珠还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东汉时期的历史故事,主要用于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后汉书·孟尝传》,讲述了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在历史上因贪官污吏的掠夺而导致珍珠资源的枯竭,民众生活困苦。后来,孟尝担任合浦太守,通过改革措施恢复了珍珠的生产,最终使得失去的珍珠又回到了合浦,民众的生活也得以改善。 成语的…

    汉语国学 2025-02-11
    1300
  • 大寒索裘(详解)

    大寒索裘 大寒索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à hán suǒ qiú。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时感到十分慌乱。它出自汉代扬雄的《法言·寡见》,原文为:“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这句话强调了在关键时刻才采取行动的迟缓和不智。 成语的解释和出处: – 解释:大寒索裘形象地描述了在寒冷的冬季,才去…

    2025-02-13
    200
  • 沁人心脾的意思

    沁人心脾的意思 成语“沁人心脾”的意思是指芳香清凉的东西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它原本用来形容吸入芳香气味、新鲜空气或饮用清凉饮料时的愉快感受。如今,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文艺作品(如诗歌、文章等)的美好与感人,给人带来清新爽朗的感觉。 “沁人心脾”可以理解为: – 感受深刻:形容某种体验或感受深入人心,令人愉悦。 – 清新舒适:通常与自然…

    汉语国学 2025-02-11
    1400
  • 沦落风尘(详解)

    沦落风尘 沦落风尘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lún luò fēng chén,主要用来形容因生活所迫而陷入不幸境地,尤其是指妇女不幸沦为娼妓的状态。 成语解释 – 沦落:指流落,陷入坏的境地。 – 风尘:旧时常用来指代娼妓的生活,含有污浊和纷扰的意味。 这个成语的使用通常带有贬义,强调了因社会环境或个人遭遇而导致的悲惨命运。 成语出处 …

    2025-02-12
    800
  • 爱不释手是什么意思

    爱不释手是什么意思 “爱不释手”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对某物非常喜爱,以至于舍不得放下。这个成语的构词方式为补充式,通常用作谓语、状语或宾语。 出处:该成语最早出自南朝梁·萧统的《陶渊明集序》,其中有句云:“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表达了对文学作品的深厚喜爱。 近义词:包括“手不释卷”和“爱不忍释”,这些词语同样表达了对某物的强烈喜爱。 反义词:如“不屑一…

    汉语国学 2025-02-13
    400
  •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是什么意思 “有眼不识泰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虽然有眼睛,却不认识泰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个人见识狭窄,无法识别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它通常用于表达谦虚,承认自己未能识别出杰出人物的不足。 成语的来源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施耐庵的《水浒全传》,其中提到:“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这里的“泰山”并不是指中国…

    2025-02-13
    4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