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慌失措(详解)

惊慌失措

成语“惊慌失措”的释义与用法

释义

“惊慌失措”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jīng huāng shī cuò。它的意思是由于惊慌而不知如何应对,形容人在突发事件面前感到恐惧和手足无措。该成语最早出自《北齐书·元晖业传》,其中提到“(元)孝友临刑,惊慌失措,晖业神色自若”,描述了在危急时刻的不同反应。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手足无措:形容举动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 惊惶失措:与“惊慌失措”意思相近,强调因惊恐而失去常态。

– 手忙脚乱:形容遇事慌张,无法理清思路。

反义词

– 不慌不忙:形容态度镇定,处理事情时不急躁。

– 镇定自若:在危急情况下保持冷静。

– 从容不迫:形容做事稳重,不急于求成。

用法

“惊慌失措”一般用作谓语或状语,含有贬义,常用于描述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慌乱状态。例如:

– 听到突如其来的噩耗,他显得惊慌失措。

– 突然的爆炸声让所有人都惊慌失措,四处逃散。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和理智是非常重要的,避免因“惊慌失措”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惊慌失措

惊慌失措和惊惶失措有什么区别

“惊慌失措”和“惊惶失措”这两个词在意思上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

定义与出处

惊慌失措:这个成语的意思是由于惊慌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它出自《北齐书·元晖业传》,具体描述了在紧急情况下的慌乱状态。

惊惶失措:同样指由于惊慌而不知所措,出自唐代的《北齐书·元晖业传》。这个词强调的是“惊惶”的情感,通常与恐惧感更为相关。

语义差异

情感侧重

– “惊慌”更侧重于慌乱的状态,强调的是因惊吓而产生的混乱和不知所措。

– “惊惶”则更强调内心的恐惧感,表示一种更深层次的害怕和不安。

使用场合

– “惊慌失措”多用于口语中,适合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慌乱情境。

– “惊惶失措”则更常见于书面语,适合用于文学作品或正式场合,给人一种更为严肃的感觉。

虽然“惊慌失措”和“惊惶失措”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前者更侧重于慌乱的行为,后者则更强调内心的恐惧感。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语境选择更合适的词汇。

惊慌失措 的意思

“惊慌失措”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形容由于惊恐而失去常态,表现出慌乱和不知所措的状态。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或危机时,因恐惧而无法冷静应对的情形。

成语解析

惊慌:指因受到惊吓而感到恐惧和不安。

失措:指失去应有的举动或反应,无法采取适当的行动。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在紧急情况下的无助和混乱状态,例如在事故、灾难或突发事件中,人们可能会表现出“惊慌失措”的情绪和行为。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9 16:11
下一篇 2025-02-19 16:18

相关推荐

  • 狗彘不食(详解)

    狗彘不食 狗彘不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gǒu zhì bù shí,意指“连狗和猪都不吃他剩下的东西”,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极端恶劣,令人厌弃。这个成语出自《汉书·元后传》,原文为:“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这句话强调了对背信弃义之人的强烈谴责,表明其行为卑劣到连最不挑剔的动物也不愿意接受其所剩的东西。 成语的用…

    2025-02-15
    2300
  • 前途渺茫(详解)

    前途渺茫 前途渺茫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ián tú miǎo máng,其意思是指对未来的前景感到不确定或没有把握,通常用来形容一种迷茫的状态。 成语释义 – 前途:指未来的境地或发展的前景。 – 渺茫:表示难以预期或没有把握。 前途渺茫的整体意思是“不知将来采取什么行动”,常用于描述个人在职业、学习或生活中感到迷茫的情境。例如,…

    2025-02-19
    1500
  • 星罗棋布的罗是什么意思

    星罗棋布的罗是什么意思 “星罗棋布”这个成语中的“罗”字,主要有“罗列”的意思。具体来说: – 释义:在“星罗棋布”中,“罗”表示将事物排列、分布开来,形容数量众多且分布广泛。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像天空中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形容事物的数量非常多,且散布的范围很广。 – 出处:该成语出自汉代班固的《西都赋》,原句为“列卒周匝,星罗…

    2025-02-17
    2800
  • 不绝如缕(详解)

    不绝如缕 不绝如缕的解释 不绝如缕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ù jué rú lǚ。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它主要用来形容局势非常危急,或者声音、气息等微弱而连绵不断。 成语的来源 不绝如缕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公羊传·僖公四年》,其中提到:“夷狄也,因亟痛中国,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局势的危急状态。 成语…

    2025-02-16
    2600
  • 矫若惊龙(详解)

    矫若惊龙 矫若惊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ǎo ruò jīng lóng,其字面意思是“像惊龙一样矫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书法的笔势刚健有力,或舞姿优雅灵动。 成语解释 – 矫:意指矫健、强劲。 – 若:表示像、如同。 – 惊龙:形容龙的灵活与矫健。 该成语出自《晋书·王羲之传》,原文为:“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

    2025-02-20
    1500
  • 指桑骂槐(详解)

    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着桑树骂槐树,实际上用来形容借题发挥,暗指某人或某事,而不直接点名。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些人或事,但又不直接说出名字,具有一定的隐晦性。 成语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在《红楼梦》中有相关的描写。它反映了古人用隐喻和象征手法进行批评的智慧。 使用场景 “指桑骂槐”常用于以下场…

    2025-02-21
    9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