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散绝(详解)

广陵散绝

《广陵散绝》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化的成语,意指古琴曲《广陵散》失传,常用来比喻学问或技艺的断绝,后继无人。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其中描述了魏晋时期的名士嵇康在临刑前弹奏《广陵散》的情景。他在曲终时感慨道:“《广陵散》于今绝矣”,表达了对这首曲子失传的惋惜。

广陵散的背景

曲名与历史

《广陵散》是一首著名的古琴曲,传说由嵇康或战国时期的侠士聂政所作。它讲述了聂政为报恩而刺杀韩国宰相的故事,曲调激昂,富有战斗气氛,体现了复仇与忠诚的主题。嵇康因其高超的琴艺而闻名,但因政治原因被害,临死前的弹奏成为了这首曲子的最后一幕。

文化意义

《广陵散绝》不仅是对一首曲子的惋惜,更是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反思。它象征着优秀传统的断绝,提醒人们珍视和保护文化遗产,避免优秀技艺的失传。

成语的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广陵散绝”常用于形容某种技艺或文化的消失,或是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例如,陆游在其诗作中提到:“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感慨。

总之,《广陵散绝》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文化传承的警示,提醒我们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

广陵散绝

广陵散翻译文言文

《广陵散》是中国古琴曲中的经典之作,因其与著名的历史人物嵇康密切相关而闻名。以下是《广陵散》的文言文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翻译

嵇康在东市被处刑,神态自若,索要琴来弹奏《广陵散》。曲终后,他说道:“袁孝尼曾请求向我学习这首曲子,但我始终没有教他,从今往后,《广陵散》就要失传了。”

背景

《广陵散》不仅是一首古琴曲,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嵇康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人,他在临刑前弹奏此曲,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此曲的失传象征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断裂,后世常用“广陵散绝”来比喻技艺或学问的失传。

通过这段文言文及其翻译,可以感受到嵇康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对音乐的执着。

嵇康的《广陵散绝》

嵇康的《广陵散绝》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故事,涉及到这首古琴曲的创作背景、演奏及其文化意义。

背景与创作

《广陵散》是一首古琴曲,传说由三国时期的著名琴家嵇康创作。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其高超的琴艺和深厚的文化修养而闻名。他在临刑前弹奏《广陵散》,并感叹“《广陵散》于今绝矣”,意指这首曲子将随他而失传。这段历史不仅展示了嵇康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他在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坚定。

曲目内容与意义

《广陵散》的内容与战国时期的刺客聂政有关,讲述了聂政为报恩而刺杀韩国宰相的故事。曲调激昂,情感丰富,表现了对聂政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其壮烈事迹的歌颂。全曲分为多个乐段,展现了聂政从怨恨到愤慨的情感变化,深刻刻画了他宁死不屈的复仇意志。

文化影响

《广陵散绝》不仅是对这首曲子的描述,也成为了一个成语,象征着优秀传统的失传或后继无人的状态。这个成语的使用常常用来表达对某种才艺或技艺的惋惜,反映了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历史上,《广陵散》经历了多次的失传与复兴。明代时,著名琴家管平湖根据古谱重新整理了这首曲子,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尽管嵇康的演奏在历史上被视为绝响,但《广陵散》依然在后世得以保存和演绎,成为古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总之,嵇康的《广陵散绝》不仅是一段音乐的绝响,更是对历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反思。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7 08:25
下一篇 2025-02-17 08:33

相关推荐

  • 屡试不爽意思是什么

    屡试不爽意思是什么 “屡试不爽”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出现差错,结果始终如一。这个成语的“爽”在古代的意思是“差错”,而现代人可能会误解为“没有成功”。正确理解这个成语是“屡次试验都没有出错”或“每次使用都有效”。 成语来源 “屡试不爽”出自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冷生》,原文中提到:“言未已,驴已蹶然伏道上,屡试不爽。”这句话强调了在多次尝…

    2025-02-20
    500
  • 妇人之见(详解)

    妇人之见 妇人之见的解释 成语来源与含义 “妇人之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fù rén zhī jiàn。该成语的意思是由于旧时对妇女的轻视,故用来比喻平庸的见解。它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名著《红楼梦》,具体引用为:“皆因奴家妇人之见,一味劝夫慎重,不可在外眠花卧柳,恐惹父母担忧”。 用法与近义词 “妇人之见”可以用作主语或宾语,通常用于指责或批评的场合。…

    2025-02-15
    1900
  • 鱼贯而出的意思

    鱼贯而出的意思 “鱼贯而出”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yú guàn ér chū。它的意思是像游鱼那样首尾相接、一个接一个地陆续而出,形容人或物有序地依次出现或离开。 成语的来源与解释 – 出处:该成语出自蔡东藩和许廑父的《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其中有描述“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

    2025-02-18
    1400
  • 置之不理什么意思

    置之不理什么意思 “置之不理”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zhì zhī bù lǐ,意思是将某事或某人放在一边,不去理睬,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十分冷淡。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黄小配的小说《廿载繁华梦》,其中提到:“各人听了,反不以为是,就有说他是嫌钱多的,又有说他是愿贫不愿富的,邓仪卿种种置之不理而已”。 在使用上,“置之不理”通常带有贬义,表示对某事不闻不问…

    2025-02-19
    1200
  • 道貌岸然的近义词

    道貌岸然的近义词 道貌岸然的近义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 一本正经:形容态度严肃认真,有时带有讽刺意味。 – 正襟危坐:指坐姿端正,形容严肃的态度。 – 装腔作势:指故作姿态,表面上显得很严肃或高尚,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 – 正颜厉色:形容面色严肃,态度严厉。 – 不苟言笑:形容态度庄重,不随便说笑…

    2025-02-12
    3100
  • 潜心贯注(详解)

    潜心贯注 潜心贯注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ián xīn guàn zhù,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事情时非常专注和用心。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臧克家所著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其中提到“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强调了专心致志的状态。 成语解释: – 潜心:表示用心专一,潜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全心全意”。 – 贯注:意味着将全部的精神…

    2025-02-15
    28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