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突徙薪
曲突徙薪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汉书·霍光传》,其字面意思是“把烟囱改成弯的,把柴草搬走”。这个成语比喻事先采取措施,以防止潜在的危险或灾害发生。
成语来源
成语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有一位客人拜访主人时,看到主人家的烟囱笔直,旁边堆着柴草,便劝主人改建烟囱为弯曲的,并将柴草移开,以免发生火灾。主人不以为然,最终家中果然发生了火灾,邻居们赶来救火,幸好及时扑灭。事后,主人为了感谢邻居们的帮助,设宴款待,但却没有邀请那位提出建议的客人。有人提醒主人,如果当初听从了客人的建议,就不会发生火灾,也就不必破费设宴。最终,主人意识到自己应当感谢那位客人,体现了对未雨绸缪和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成语释义
– 拼音:qū tū xǐ xīn
– 基本释义: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灾害的发生。
使用示例
成语“曲突徙薪”常用于强调预防措施的重要性。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说:“在工作中,我们应该曲突徙薪,提前做好风险评估,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引申
成语还引申出一种社会现象,即那些提出预防性建议的人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回报,而在事后受到损失的人却可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感谢。这种现象在许多情况下都能观察到,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重视他人的建议,尤其是那些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人。
总之,曲突徙薪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关于预防和智慧的深刻教训,提醒我们在面对潜在风险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是多么重要。
曲突徙薪原文及翻译
《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讲述了一个关于防患未然的故事。以下是该文言文的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翻译
有一个造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的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弯的,把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摆酒来感谢邻人。被火烧伤的人在上位,其他的各自以功劳的大小依次坐,却没有请提“曲突”建议的那位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灾的忧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建议‘曲突徙薪’的人没有受到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被奉为上宾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先采取防范措施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有效避免潜在的灾难。同时,它也讽刺了那些不愿意听取他人建议的人,强调了先见之明的重要性。
曲突徙薪说明什么道理
成语“曲突徙薪”源自《汉书·霍光传》,其字面意思是将烟囱改为弯曲的形状,并将灶旁的柴草搬开。这个成语的寓意在于强调事先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潜在的危险和灾害发生。
寓意与道理
1. 防患未然:曲突徙薪的核心道理是要有预见性,提前采取措施来避免灾害的发生。故事中,客人提醒主人改建烟囱和搬移柴草,正是为了防止火灾的发生,但主人未予重视,最终导致了火灾的发生。这一情节警示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重视他人的建议,尤其是那些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的人。
2. 重视建议与反思:故事的结尾,主人意识到如果当初听从了客人的建议,就能避免火灾和损失。这反映了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谦虚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并在事后进行反思与改正。许多人在遭遇问题后,往往只关注解决眼前的困难,而忽视了事前的预防和准备。
3. 讽刺与教训:曲突徙薪不仅是一个关于预防的故事,也对那些不愿意听取建议、缺乏防范意识的人进行了讽刺。它提醒我们,生活中常常存在安全隐患,只有通过积极的预防措施,才能减少损失和风险。
“曲突徙薪”教导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具备防范意识,及时采取措施,重视他人的建议,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灾难。这一成语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企业管理和社会治理,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