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详解)

披沙拣金

披沙拣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pī shā jiǎn jīn,字面意思是“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这个成语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强调在众多选择中寻找最有价值的部分。

成语出处

披沙拣金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代刘知己的《史通·直书》,其中提到:“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这句话表明,尽管历史文献中存在许多糟粕和混乱的内容,但通过仔细的筛选,仍然能够找到珍贵的资料。

成语释义

基本意思: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形象地表达了从大量事物中提炼出精华的过程。

近义词:沙里淘金、去芜存菁、去伪存真等,均表示在众多选择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

反义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蹴而就等,表示混乱或不加选择的状态。

成语用法

披沙拣金可以用作谓语、宾语或定语,通常用于描述在某个领域或活动中,经过仔细筛选后获得的成果。例如:

– 在学习写作时,要披沙拣金,避免简单地记录流水账。

–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中,他披沙拣金,终于找到了那份珍贵的资料。

文化内涵

披沙拣金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强调了勤奋努力和追求卓越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创作中,注重细节和持之以恒的态度都是实现卓越的关键。

总之,披沙拣金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提醒我们在面对大量信息和选择时,要有耐心和智慧,去发现和提炼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

披沙拣金

披沙拣金和去芜存菁

披沙拣金和去芜存菁是两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它们在意义上有相似之处,但也有各自的特点。

披沙拣金

定义:披沙拣金的字面意思是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形象地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众多杂乱的事物中,经过仔细挑选,最终获得有价值的东西。

出处:该成语出自唐代刘知己的《史通·直书》,原文为:“然则历考前史,征诸直词,虽古人糟粕,真伪相乱,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这句话强调了在历史文献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的重要性。

近义词:沙里淘金、去芜存菁。

反义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去芜存菁

定义:去芜存菁的字面意思是去掉杂草,保留花朵,意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这个成语更侧重于清理和保留的过程,强调的是去除不必要的部分,留下有价值的内容。

出处:去芜存菁的用法较为广泛,常用于形容在某个领域或过程中,去掉无关紧要的部分,保留重要的精华。

近义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反义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虽然披沙拣金和去芜存菁都强调从大量信息中提取精华的过程,但披沙拣金更侧重于在混乱中寻找价值,而去芜存菁则更强调清理和保留的过程。在实际使用中,这两个成语可以根据具体语境互换使用,但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披沙拣金形容什么人

披沙拣金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取精华。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复杂的环境中,能够细心挑选出有价值或重要事物的人。

具体含义

挑选精华:披沙拣金强调的是在众多事物中,能够识别并提取出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这种能力通常与个人的智慧、经验和判断力密切相关。

勤奋与努力:这个成语也隐含着一种勤奋努力的精神,表明在面对大量信息或选择时,只有通过细致的分析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找到真正的“金子”。

形容的人

有鉴别能力的人:披沙拣金形容那些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识别出有价值信息或事物的人。例如,在学习、工作或创作中,能够从大量资料中提炼出精华的人。

追求卓越的人:这种人通常不满足于表面的东西,而是追求更高的质量和标准,努力做到最好。

细心和耐心的人:披沙拣金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观察,能够在繁杂中保持冷静,逐步筛选出重要信息的人。

总之,披沙拣金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它还反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鼓励人们在面对复杂选择时,保持清晰的思维和坚定的追求。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8 17:15
下一篇 2025-02-18

相关推荐

  • 糊里糊涂(详解)

    糊里糊涂 糊里糊涂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ú lǐ hú tú,主要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认识模糊、不明事理,或者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清代的文学作品,如曾朴的《孽海花》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成语解释: – 意思:糊里糊涂指的是对事物的理解不清晰,常常表现为迷糊或混乱的状态。 – 用法:该成语通…

    2025-02-22
    400
  • 丹凤朝阳什么意思

    丹凤朝阳什么意思 “丹凤朝阳”是一个成语,读音为dān fèng cháo yáng,主要用来比喻贤才逢明时,意指在合适的时机展现出色的才能。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诗经·大雅·卷阿》,其中有“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的描述,象征着吉祥和美好的前景。 在文化上,“丹凤朝阳”不仅是一个成语,还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常用于雕刻和民间艺术作品…

    汉语国学 2025-02-12
    3300
  • 长途跋涉什么意思

    长途跋涉什么意思 长途跋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cháng tú bá shè。它的意思是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且行路艰辛。这个成语出自清代作家钱彩的小说《说岳全传》,具体引用为:“妾身身犯国法,理所当然,怎敢劳贤姐长途跋涉?决难从命。”。 解释: – 成语构成: – “长途”指的是路途遥远。 – “跋涉”意为…

    2025-02-18
    2100
  • 人迹罕至的意思

    人迹罕至的意思 “人迹罕至”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rén jì hǎn zhì,意思是人的足迹很少到达,通常用来形容荒凉偏僻的地方。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汉纪·孝武纪二》,其中提到“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具体解释: – 字面意思:成语中的“人迹”指的是人的足迹,“罕”意为少,因此整体意思是指很少有人到达的地方。…

    2025-02-18
    2600
  • 时过境迁什么意思

    时过境迁什么意思 “时过境迁”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shí guò jìng qiān,意思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这个成语强调时间的流逝对环境和境况的影响,通常用于描述人们的思想、情感或社会环境的变化。 出处:该成语出自蔡东藩和许廑父的《民国演义》第106回,原文为:“凡我国民,应尽吾雪耻这天职,并望勿为五分钟之热度,时过境迁,又复忘怀,则吾国真…

    2025-02-16
    2700
  • 九故十亲(详解)

    九故十亲 成语“九故十亲”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jiǔ gù shí qīn,意指泛指亲戚和朋友,形容亲朋好友众多。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元代的文学作品,如关汉卿的《哭存孝》和石德玉的《秋胡戏妻》,其中提到“九故十亲”来形容人际关系的广泛和亲密。 与“九故十亲”相似的成语还有“十亲九故”,其拼音为shí qīn jiǔ gù,意思也是形容亲戚朋友很多,出自元…

    2025-02-15
    27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