踌躇不前(详解)

踌躇不前

成语解释

“踌躇不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chóu chú bù qián”。其意思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某种情况时,表现出犹豫不决、不敢前进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因迟疑而无法做出决断的情形。

成语出处

该成语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原文为“哀裴回以踌躇”,描述了因犹豫而不敢前行的情景。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裹足不前

– 停滞不前

反义词

– 当机立断

– 毅然决断

这些词汇都与“踌躇不前”在意义上有所关联,但在使用时要注意其细微的差别。例如,“裹足不前”通常指因某种顾虑而不敢前进,而“停滞不前”则仅表示停顿不前。

成语用法

“踌躇不前”属于偏正式成语,可以用作谓语、宾语或定语,通常带有贬义,适合用于书面语中。例如:

– 她这个人总是踌躇不前,不论做什么事情。

–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的态度一直是踌躇不前,因为风险性太大了。

“踌躇不前”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因犹豫而无法前进的状态,常用于描述决策困难或面对挑战时的心理状态。

踌躇不前

踌躇不前和踟蹰不前的区别

踌躇不前和踟蹰不前这两个成语在意思上非常相似,都表示一种犹豫不决、不敢前进的状态,但在用法和侧重点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区别。

成语解释

踌躇不前

拼音:chóu chú bù qián

释义:指迟疑不决的样子,形容因犹豫而不敢前进。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孝武李夫人传》。

近义词:裹足不前、停滞不前

反义词:当机立断、毅然决断。

踟蹰不前

拼音:chí chú bù qián

释义:同样指迟疑不决,不敢前进。出自宋·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陌上桑古辞》。

近义词:踯躅不前、停滞不前

反义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区别分析

1. 侧重点

踌躇不前更强调内心的犹豫和不决,通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选择时的心理状态。

踟蹰不前则更侧重于行动上的迟疑,强调在行动上不敢前进的状态。

2. 用法

– 两者都可以作为谓语、宾语或定语使用,但在书面语中,踌躇不前常带有更强的贬义色彩,适用于描述较为消极的情境。

3. 出处

– 踌躇不前的出处较早,源自东汉的文献,而踟蹰不前则出自宋代的作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使用。

虽然踌躇不前和踟蹰不前在基本意义上相似,但在具体用法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使用时可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

踯躅不前和踟蹰不前的区别

踯躅不前和踟蹰不前这两个词在意思上非常接近,但仍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词义解析

踯躅不前:这个词的意思是犹豫不决,形容在某个地方徘徊不前,通常带有一种迟疑的情感。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诗词,常用来描绘一种无奈或不知所措的状态。

踟蹲不前:与踯躅不前相似,踟蹲不前同样表示犹豫不决,徘徊不前的状态。这个词强调的是一种心中犹疑的情绪,通常用于描述在面对选择时的犹豫不决。

区别

1. 词源和用法

– 踯躅的用法更偏向于形容一种具体的行为,如“踯躅于某地”,而踟蹰则更强调心理状态,如“心中踟蹰”。

2. 语法结构

– 踯躅通常作为动词使用,强调动作的状态;而踟蹰则可以作为名词或动词,使用上更为灵活。

3. 情感色彩

– 踯躅有时带有一种更为消极的情感色彩,暗示着一种无奈或困惑的状态;而踟蹲则可能更中性,强调的是犹豫的过程。

虽然踯躅不前和踟蹲不前在意思上相似,均表示犹豫不决的状态,但在用法、语法结构和情感色彩上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7 16:50
下一篇 2025-02-17 16:58

相关推荐

  • 浮光略影的意思

    【成语意思】:浮光略影: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成语拼音】:fú guāng lüè yǐng 【成语声母】:FGLY 【成语年代】:清代成语 【用法分析】:浮光略影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使用程度】:一般成语 【褒贬解析】:中性成语 【浮光略影的近义词】:浮光掠影 【成语来源】:清…

    2025-02-20
    1200
  • 破天荒什么意思

    破天荒什么意思 “破天荒”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从来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或第一次发生的事情。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宋代,最早出现在孙光宪的《北梦琐言》中,描述了唐朝荆州地区的一个情况:每年有许多考生前往京城参加考试,但大多数人都未能中举,因此被称为“天荒”。直到有一位名叫刘蜕的考生成功中举,这才被称为“破天荒”,意指打破了这一长期未能中举的局面。 基本解释…

    2025-02-22
    200
  • 郑重其事是什么意思

    郑重其事是什么意思 “郑重其事”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对待某件事情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郑重”指的是审慎和严肃,而“其事”则是指所做的事情。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时表现出的认真态度。 出处 该成语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的小说《红楼梦》,其中有一句:“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这句话强调了在处理事务时需要严肃认真的态度。 近义词与反义词 &#821…

    2025-02-12
    3800
  • 普天之下(详解)

    普天之下 普天之下的含义与背景 “普天之下”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完整的句子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广阔的天下之下,没有一块土地不是国王的领土;在四海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是国王的臣民。这一成语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理念和土地观念。 成语的来源 “普天之下”出自《诗经·小雅·北山》,其原文为“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2025-02-13
    3300
  • 手不释卷的含义(详解)

    手不释卷的含义 “手不释卷”是一个形容勤奋好学的成语,字面意思是“手中总是拿着书卷”,即书本不离手。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其中提到光武帝在忙于军事事务时,依然手不释卷,显示出他对学习的重视。 成语的解释 – 释:放下 – 卷:指书籍 “手不释卷”形容一个人对学习的热爱和执着,常用于赞美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这个…

    2025-02-16
    2600
  • 千古绝唱的意思

    千古绝唱的意思 千古绝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iān gǔ jué chàng,意思是指从古至今极其少见的绝妙佳作。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等领域中的杰出作品,强调其独特性和珍贵性。 出处:该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明代李贽的《与汪鼎甫书》,其中提到:“所谓水中盐味,可取不可得,是为千古绝唱,当与古文远垂不朽者也。”清代采蘅子的《虫鸣漫录》中也有类似的用法…

    2025-02-14
    31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