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òng xīn jí shǒu,意指对某人或某事感到极度的痛恨或悲痛。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心痛到头痛”,形容情感的强烈程度。
成语来源
“痛心疾首”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原文为:“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这句话描述了当时诸侯对秦国背信弃义行为的愤怒和痛心,反映了对不忠行为的强烈反感。
释义与用法
– 释义: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的痛恨达到了极点,或是悲伤到极点。它可以用作谓语、状语或补语,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应。
– 近义词:深恶痛绝、捶胸顿足等,均表示对某事物的强烈厌恶或痛恨。
– 反义词:感恩戴德,表示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与“痛心疾首”的情感正好相反。
使用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痛心疾首”常用于描述对社会不公、历史悲剧或个人失误的强烈反应。例如:
– “看到历史被扭曲,许多人对此感到痛心疾首。”
– “他对朋友的背叛感到痛心疾首,无法自已。”
总之,“痛心疾首”不仅是一个表达强烈情感的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深切关注和愤怒。
痛心疾首的疾怎么理解
“痛心疾首”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tòng xīn jí shǒu,字面意思是“心痛,头也痛”。这个成语的“疾”字在这里主要有“痛恨”的意思,整体上形容一种极度的痛恨或悲痛的情感。
成语的来源与释义
1. 来源:成语“痛心疾首”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晋国因秦国背信弃义而感到极度愤怒和痛心,诸侯们对此感同身受,因而用“痛心疾首”来表达他们的愤懑和痛恨。
2. 释义:成语的具体含义是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痛恨达到了极点,常用于表达对不公正行为或背叛的强烈愤怒和悲痛。可以理解为心中痛苦,甚至连头都感到痛。
“疾”的具体含义
在“痛心疾首”中,“疾”字的含义可以为:
– 痛苦:表示一种强烈的痛感,通常与情感上的痛苦相结合。
– 痛恨:在成语中,强调的是对某种行为或事件的极度厌恶和愤怒。
用法与近义词
“痛心疾首”可以用在多种场合,通常用于描述对某种不公或错误行为的强烈反应。其近义词包括“深恶痛绝”、“恨之入骨”等,均表示强烈的厌恶和痛恨。
总之,“痛心疾首”的“疾”字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痛苦,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情感上的极度愤怒和悲痛。
痛心疾首用来形容什么
“痛心疾首”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痛恨和悲伤。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心痛到头痛”,表达了情感上的强烈反应。
成语的来源与释义
– 来源:成语“痛心疾首”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原文中提到“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意指诸侯们对某种情况感到极为痛心和愤怒。
– 释义:该成语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或悲伤到极点。它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对他人行为的愤怒,也可以表达对自己错误的悔恨。
使用场景
“痛心疾首”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 对不公正事件的愤怒:当人们目睹不公正或令人痛心的事情时,常用此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无奈。例如,看到社会不公时,可以说“我对此感到痛心疾首”。
– 对个人错误的悔恨:在反思自己过失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表示对自己行为的深刻懊悔,如“我对自己的选择感到痛心疾首”。
– 对历史事件的悲痛:在讨论历史悲剧或重大事件时,常用此成语来表达对历史悲剧的痛心,如“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我感到痛心疾首”。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深恶痛绝、捶胸顿足等,均表示强烈的痛恨和悲伤。
– 反义词:感恩戴德,表示对他人的感激和感恩。
“痛心疾首”是一个表达强烈情感的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能够有效传达出人们对痛苦和愤怒的深刻感受。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