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详解)

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tòng xīn jí shǒu,意指对某人或某事感到极度的痛恨或悲痛。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心痛到头痛”,形容情感的强烈程度。

成语来源

“痛心疾首”最早出现在《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原文为:“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这句话描述了当时诸侯对秦国背信弃义行为的愤怒和痛心,反映了对不忠行为的强烈反感。

释义与用法

释义:该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对某事或某人的痛恨达到了极点,或是悲伤到极点。它可以用作谓语、状语或补语,常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应。

近义词:深恶痛绝、捶胸顿足等,均表示对某事物的强烈厌恶或痛恨。

反义词:感恩戴德,表示对他人的感激之情,与“痛心疾首”的情感正好相反。

使用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痛心疾首”常用于描述对社会不公、历史悲剧或个人失误的强烈反应。例如:

– “看到历史被扭曲,许多人对此感到痛心疾首。”

– “他对朋友的背叛感到痛心疾首,无法自已。”

总之,“痛心疾首”不仅是一个表达强烈情感的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不公正行为的深切关注和愤怒。

痛心疾首

痛心疾首的疾怎么理解

“痛心疾首”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拼音为tòng xīn jí shǒu,字面意思是“心痛,头也痛”。这个成语的“疾”字在这里主要有“痛恨”的意思,整体上形容一种极度的痛恨或悲痛的情感。

成语的来源与释义

1. 来源:成语“痛心疾首”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描述了春秋时期晋国与秦国之间的复杂关系。晋国因秦国背信弃义而感到极度愤怒和痛心,诸侯们对此感同身受,因而用“痛心疾首”来表达他们的愤懑和痛恨。

2. 释义:成语的具体含义是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痛恨达到了极点,常用于表达对不公正行为或背叛的强烈愤怒和悲痛。可以理解为心中痛苦,甚至连头都感到痛。

“疾”的具体含义

在“痛心疾首”中,“疾”字的含义可以为:

痛苦:表示一种强烈的痛感,通常与情感上的痛苦相结合。

痛恨:在成语中,强调的是对某种行为或事件的极度厌恶和愤怒。

用法与近义词

“痛心疾首”可以用在多种场合,通常用于描述对某种不公或错误行为的强烈反应。其近义词包括“深恶痛绝”、“恨之入骨”等,均表示强烈的厌恶和痛恨。

总之,“痛心疾首”的“疾”字不仅仅是指身体上的痛苦,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情感上的极度愤怒和悲痛。

痛心疾首用来形容什么

“痛心疾首”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痛恨和悲伤。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心痛到头痛”,表达了情感上的强烈反应。

成语的来源与释义

来源:成语“痛心疾首”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原文中提到“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意指诸侯们对某种情况感到极为痛心和愤怒。

释义:该成语形容痛恨到了极点,或悲伤到极点。它不仅可以用来描述对他人行为的愤怒,也可以表达对自己错误的悔恨。

使用场景

“痛心疾首”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对不公正事件的愤怒:当人们目睹不公正或令人痛心的事情时,常用此成语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无奈。例如,看到社会不公时,可以说“我对此感到痛心疾首”。

对个人错误的悔恨:在反思自己过失时,也可以使用这个成语,表示对自己行为的深刻懊悔,如“我对自己的选择感到痛心疾首”。

对历史事件的悲痛:在讨论历史悲剧或重大事件时,常用此成语来表达对历史悲剧的痛心,如“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我感到痛心疾首”。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深恶痛绝、捶胸顿足等,均表示强烈的痛恨和悲伤。

反义词:感恩戴德,表示对他人的感激和感恩。

“痛心疾首”是一个表达强烈情感的成语,适用于多种场合,能够有效传达出人们对痛苦和愤怒的深刻感受。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7 10:39
下一篇 2025-02-17 10:44

相关推荐

  •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详解)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完整的表达应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良好的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成语解释 – 拼音: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 – 释义:失去的机会不会再来,强调抓住时机的重要性。 出处 这个成语出自《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原…

    2025-02-21
    900
  • 星月交辉(详解)

    星月交辉 星月交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xīng yuè jiāo huī,意指星星和月亮一起照耀,显得格外明亮。这个成语出自宋代欧阳修的《秋声赋》,其中提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形象地描绘了星月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在文学作品中,星月交辉常用于描写夜晚的美丽景象,尤其是在节日或特殊的夜晚,如《三国演义》中提到的正月十五夜,天色晴朗,星月交辉,六街三市竞相…

    汉语国学 2025-02-18
    1900
  • 沁人心脾的意思

    沁人心脾的意思 成语“沁人心脾”的意思是指芳香清凉的东西使人感到舒适和愉悦。它原本用来形容吸入芳香气味、新鲜空气或饮用清凉饮料时的愉快感受。如今,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文艺作品(如诗歌、文章等)的美好与感人,给人带来清新爽朗的感觉。 “沁人心脾”可以理解为: – 感受深刻:形容某种体验或感受深入人心,令人愉悦。 – 清新舒适:通常与自然…

    汉语国学 2025-02-11
    4000
  • 祸福相依(详解)

    祸福相依 祸福相依的含义与来源 释义 “祸福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uò fú xiāng yī,意指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而好事也可能引发坏的结果。这一成语强调了祸与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来源 该成语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揭示了福与祸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在顺境中应保持…

    2025-02-14
    2300
  • 勤能补拙(详解)

    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的解释 勤能补拙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qín néng bǔ zhuō,字面意思是“勤奋能够弥补笨拙”。这个成语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和勤奋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或缺陷。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宋代诗人邵雍的《弄笔吟》,其中有句云:“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这句话的意思是,假如再像真的东西终究是假的,而通过勤奋努力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成语释…

    2025-02-12
    4000
  • 暗无天日的意思

    暗无天日的意思 成语暗无天日的意思是形容极为黑暗、无光的状态,通常用来比喻在反动势力统治下的社会环境非常黑暗,缺乏光明和希望。这个成语的拼音为àn wú tiān rì,其字面意思是“看不见天日”,即一片漆黑。 出处:该成语出自清代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其中提到:“剖腹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这句话强调了在极端…

    2025-02-16
    27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