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郎陌路
“萧郎陌路”是一个成语,读音为xiāo láng mò lù,意指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崔郊的诗作《赠婢诗》,其中有句“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成语解释
– 萧郎:旧时泛指女子所爱恋的男子。
– 陌路:过路人,形容彼此之间的关系疏远。
“萧郎陌路”比喻的是一种情感的疏离,尤其是指曾经亲密的恋人因环境或其他原因而变得陌生,形同路人。
成语出处
成语的出处为唐代崔郊的《赠婢诗》,整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因进入显贵之家而与昔日爱人疏远的情景。诗中表达了对权贵家庭深宅大院的无奈与对爱情的哀伤,反映了社会地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使用场景
在现代汉语中,“萧郎陌路”常用于形容情感的变迁,尤其是在分手或关系疏远的情况下。例如,当一段感情结束时,人们可能会用“从此萧郎是路人”来表达彼此的决裂和陌生感。
总之,“萧郎陌路”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对人际关系变化的深刻反思,体现了爱情与社会地位之间的复杂关系。
一入侯门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出自唐代诗人崔郊的《赠婢诗》。这句诗表达了由于社会地位的悬殊,导致爱情的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贵家庭对普通人生活的压迫和影响。
诗句解析
– “侯门”:指的是权贵之家,象征着深邃而难以接近的社会阶层。
– “一入深似海”:形容一旦进入权贵之家,生活的复杂和深不可测,暗示着失去自由和选择的空间。
– “从此萧郎是路人”:这里的“萧郎”通常被理解为女子心中所爱的人,诗中表达的是一旦女子嫁入豪门,原本亲密的情感便变得陌生,彼此如同路人,再无交集。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崔郊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崔郊在元和年间爱上了姑母的婢女,但因家境贫寒,无法与她成婚。后来,婢女被卖给了显贵的于頔。两人在寒食节相遇,崔郊写下了这首诗作为告别,表达了对失去爱情的无奈和悲伤。
“萧郎”的含义
“萧郎”在古代诗词中泛指情郎,具体指代有多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萧郎”源于汉代的萧史,他因擅长吹箫而受到美人弄玉的青睐;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它与南朝的萧统有关,后者因情感纠葛而成为文学中的常客。
这句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它揭示了权力与爱情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无奈,成为后世广为传颂的经典之作。
萧郎比喻什么男人
“萧郎”这一称谓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比喻女子心中理想的情郎或爱人,泛指她们所爱恋的男子。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人物萧史,他是一位擅长吹箫的年轻人,因其才华和风雅而受到女子的青睐,最终与秦穆公的女儿弄玉成婚,成为了传说中的神仙眷侣。
在唐代诗人崔郊的诗作《赠婢》中,有一句名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句话表达了因地位悬殊而导致的爱情疏远,进一步巩固了“萧郎”作为情郎的象征意义。“萧郎”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更是古代文人用来描绘理想男性形象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代表着温文尔雅、才华横溢的男子形象。
“萧郎”比喻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男性形象,通常是指那些在女子心中具有特殊地位和吸引力的男子。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