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白苇的释义_解释_出处

【成语意思】:黄茅白苇: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成语来源】: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成语拼音】:

【成语意思】:黄茅白苇: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黄茅白苇

【成语来源】:宋·苏轼《答张文潜书》:“惟荒瘠斥卤之地,弥望皆黄茅白苇,此则王氏之同也。”

【成语拼音】:huáng máo bái wěi

【成语声母】:HMBW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用法分析】:黄茅白苇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使用程度】:一般成语

【褒贬解析】:中性成语

【黄茅白苇的近义词】:一成不变、千篇一律

【黄茅白苇的反义词】:百花齐放、各具特色

【成语例子】: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黄茅白苇随处可见,仿佛一切都显得如此单调无趣。

【成语接龙】:

黄茅白苇 → 苇苕相依 → 依依不舍 → 舍本逐末 → 末路穷途 → 途穷日暮 → 暮鼓晨钟 → 钟鸣鼎食 → 食不下咽 → 咽苦吞甘 → 甘之如饴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夏天的头像夏天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3-24 12:08
下一篇 2025-03-24 12:14

相关推荐

  • 管城子(详解)

    管城子 管城子的定义与来源 管城子是一个源自唐代的典故,最初出现在韩愈的《毛颖传》中。根据该文,管城子指的是毛笔,因其被封在管城而得名。此后,”管城子”逐渐成为毛笔的代称,也被称为“管城君”或“管城侯”。 典故背景 在《毛颖传》中,韩愈描述了秦始皇时期的将军蒙恬,他在征伐楚国时,因其勇猛而被封为管城子。这个称谓不仅指代毛笔,也象征着从…

    汉语国学 2025-03-14
    5000
  • 不以为然的意思

    不以为然的意思 “不以为然”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ù yǐ wéi rán”。其主要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宋代苏轼的《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其中提到“执政不以为然”,意指对某种观点或做法持否定态度。 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成语中的“以”表示“认为”,“然”则是“对、是”的意思。“不以为然”可以理解为…

    2025-02-24
    10700
  •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的意思_解释_用法

    【成语意思】:鞍不离马,甲不离身:形容处于高度警惕状态,意指马不卸鞍,人不解甲。 【成语来源】: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成语拼音】: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 【成语声母】:ABLMJBL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用法分析】:鞍不离马,甲不离身作定语、宾语、分句;用于形容警惕状态。 【…

    汉语国学 2025-03-07
    4900
  • 大梦初醒的意思_解释_用法

    【成语意思】:象做了一场大梦才醒。比喻被错误的东西蒙蔽了许久,开始醒悟过来。 【成语来源】:战国·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 【成语拼音】:dà mèng chū xǐng 【成语声母】:DMCX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用法分析】:大梦初醒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使用程度…

    2025-03-10
    5800
  • 拔帜易帜的意思_解释_近义词

    【成语意思】:拔帜易帜: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成语来源】: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成语拼音】:bá zhì yì zhì 【成语声母】:BZYZ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用法分析】:拔帜易帜作谓语,含贬义;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

    汉语国学 2025-03-11
    5200
  • 舞文玩法的解释_用法_来源

    【成语意思】:舞文玩法:歪曲法律条文,舞弊徇私。【成语来源】:出自鲁迅《从胡须说到牙齿》:“假使真只胡涂,倒还不失为胡涂人,但他是知道舞文玩法的。”【成语拼音】:wǔ wén wá

    2025-03-18
    43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