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殄天物什么意思
“暴殄天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bào tiǎn tiān wù。其字面意思是“残害灭绝自然界的生物”,后引申为“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尚书·武成》,其中提到商王纣王的暴虐行为,描述他对自然资源和百姓的残害,因而被指责为“暴殄天物”。
成语的构成与含义
– 暴:损害、糟蹋。
– 殄:灭绝。
– 天物:指自然界的生物,如鸟兽草木等。
最初,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商纣王的残忍统治,后来逐渐演变为泛指对任何物品的任意糟蹋和不珍惜。
使用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暴殄天物”常用于批评那些不珍惜资源或随意浪费的人或行为。例如:
– “这些学生每餐都剩下很多饭菜,真是暴殄天物。”
– “如此好的木材竟然用来生火,实在是暴殄天物。”
这个成语强调了珍惜资源的重要性,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暴殄天物比喻什么人
“暴殄天物”这个成语原指残害和灭绝自然界的生物,后来引申为比喻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的人。它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尚书·武成》,其中提到商朝末年商王纣王的暴虐统治,强调了他对自然资源和百姓的残害。
比喻的对象:
– 不知珍惜的人: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对资源、财富或他人付出不加珍惜,随意浪费或糟蹋的人。例如,浪费食物、随意破坏环境等行为都可以用“暴殄天物”来形容。
– 奢侈浪费的人:在现代社会中,过度消费、奢侈生活而不考虑后果的人也常被称为“暴殄天物”。这种行为不仅对个人的经济造成影响,也对社会和环境产生负面效应。
– 对他人不尊重的人:在某些情况下,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他人付出不以为然,甚至肆意伤害他人感情或利益的人。
“暴殄天物”不仅仅是对物质资源的浪费,更是对生命、情感和社会责任的漠视。
暴殄天物后半句是什么
成语“暴殄天物”本身并没有固定的后半句。它的完整含义是指对自然界的生物和资源的任意糟蹋和不知珍惜,强调的是对物质的浪费和破坏。这个成语出自《尚书·武成》,原文中提到的是商纣王的暴政,具体表述为“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在现代汉语中,“暴殄天物”常用于形容人们对资源的浪费和不珍惜,通常用作警示,提醒人们要珍惜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虽然有时在句子中可能会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但它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后半句。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