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下阿蒙什么意思
“吴下阿蒙”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国时期的名将吕蒙。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指吕蒙在吴国的地位,后来引申为比喻一个人学识尚浅或缺乏文才。
成语的来源
“吴下阿蒙”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中,裴松之的注释引用了晋代虞溥的《江表传》。吕蒙在年轻时由于缺乏教育,学识较为浅薄,孙权曾劝他要多读书以增长见识。吕蒙在接受劝导后,努力学习,最终学识大增,甚至在与士族出身的鲁肃交谈时,鲁肃感叹吕蒙的学识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
成语的意义
“吴下阿蒙”如今常用来形容那些学识不深或缺乏能力的人,带有一定的贬义。它也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学识或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常常与“刮目相看”一同使用,表示对他人的重新评价。
使用示例
– 在现代汉语中,可以用“吴下阿蒙”来形容某人起初被低估,但经过努力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例如:“他以前的表现让我觉得他是吴下阿蒙,但现在我不得不刮目相看。”
总之,“吴下阿蒙”不仅是对吕蒙个人成长的赞美,也是对人们学习和进步的鼓励。
吴下阿蒙的典故原文
“吴下阿蒙”这个成语的典故源自三国时期的名将吕蒙。其原文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具体内容如下:
初,孙权对吕蒙说:“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则以军中事务繁忙为由推辞。孙权回应道:“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吕蒙听后,决心开始学习,最终学识大增,鲁肃见到吕蒙时感慨道:“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则回答:“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段对话体现了吕蒙从一个学识浅薄的人,经过努力学习后,变得博学多才的过程。
“吴下阿蒙”不仅指代吕蒙早期的学识浅薄,也用来比喻那些缺乏知识和才能的人,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个人成长的可能性。
吴下阿蒙是夸人还是贬人
“吴下阿蒙”这个成语通常是用来贬人的。它源自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吕蒙,最初用来形容他在年轻时学识浅薄的状态。吕蒙在成为东吴的名将之前,因缺乏教育而被称为“吴下阿蒙”,意指他在吴地的学识不高。
随着吕蒙的努力学习,他的学识逐渐丰富,最终成为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这个成语的使用,往往是为了强调一个人过去的无知或学识的不足,尤其是在与其后来的成就进行对比时。例如,鲁肃在与吕蒙交谈时,曾感叹吕蒙的变化,表示“以前我以为老弟只是略懂军事谋略罢了,现在才知道你学问渊博,见解高明,再也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
虽然“吴下阿蒙”可以在某些情况下被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成长和变化,但其本质上仍然带有贬义,主要用于指代那些学识浅薄的人。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