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俱寂
万籁俱寂的含义与出处
含义
“万籁俱寂”是一个成语,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完全没有声响。这里的“万籁”指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音,而“俱寂”则表示完全静止、没有声音。这个成语常用于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传达一种深沉的静谧感。
出处
该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诗作《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写道:“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句诗描绘了清晨在古寺中,周围万物沉默,唯有钟声和磬声回荡的宁静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静谧的感受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鸦雀无声
– 万籁无声
– 寂然无声
反义词
– 人声鼎沸
– 沸沸扬扬
– 震耳欲聋
这些词语帮助进一步理解“万籁俱寂”的使用场景,通常用于形容自然环境的安静,而“鸦雀无声”则多用于形容人声的沉寂。
使用示例
在日常语言中,可以用“万籁俱寂”来形容某个特定时刻的宁静,例如:
–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只有窗外的风声轻轻拂过。”
– “在这片幽静的山林中,万籁俱寂,仿佛时间都停止了。”
通过这些例句,可以看出“万籁俱寂”不仅仅是描述声音的缺失,更是传达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和谐。
万籁俱寂形容什么人
“万籁俱寂”这个成语的本义是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声响都没有,通常用于描绘自然界的沉寂。它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写道:“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虽然“万籁俱寂”主要用于形容环境的宁静,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间接用来形容人的状态。这种用法通常是通过描绘一个极度安静的场景,来表达人物内心的宁静或沉思。例如,在文学作品中,作者可能会通过描写“万籁俱寂”的环境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一种深沉的思考或情感状态。
虽然“万籁俱寂”不直接形容人,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它可以用来暗示人物的内心宁静或孤独感。
万籁俱寂下一句是什么
“万籁俱寂”的下一句是“但余钟磬音”。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整首诗描绘了清晨寺院的宁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在这句诗中,“万籁”指的是各种声音,而“俱寂”则意味着完全安静,只有钟声和磬声在空中回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氛围。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