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热(详解)

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热”,用来比喻权势很大、气焰盛,令人不敢接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中,其中有句诗写道:“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权贵的气焰和权势的显赫。

成语的来源与演变

“炙手可热”最初是用来形容权势者的气焰和地位的显赫,具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滥用和奢侈生活的批判。例如,唐玄宗时期,杨贵妃及其家族的权势使得他们的生活奢华而腐败,杜甫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愤慨。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演变,现代汉语中,许多人开始将“炙手可热”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非常热门、受欢迎,虽然这种用法与其原意有所偏离,但在一些新词典中也被接受为一种新的用法。

用法与注意事项

在现代汉语中,“炙手可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含有贬义,主要用于描述权势者的气焰或地位的显赫。常见的近义词包括“烜赫一时”、“望而生畏”等。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有些人将其用来形容受欢迎的事物,但这种用法并不符合成语的本义,容易导致误解。

总之,“炙手可热”不仅是一个描述权势的成语,也反映了历史上对权力和奢华生活的批判,使用时应注意其原有的贬义色彩。

炙手可热

炙手可热是褒义词贬义词

“炙手可热”这个成语的本义是指手一靠近就感到热,通常用来比喻权势很大、气焰很盛,含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杜甫的诗作《丽人行》中,其中提到“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意在讽刺当时权势熏天的杨家兄妹,表达了对其奢侈生活和权力傲慢的批评。

尽管在现代汉语中,“炙手可热”有时被误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非常热门、受欢迎,但这种用法并不符合其原本的含义,属于望文生义的错误。严格来说,“炙手可热”应被视为贬义词,主要用来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的状态。

“炙手可热”是一个贬义词,虽然在日常交流中有时被误用为褒义词,但其本质上反映的是对权力和气焰的警惕与批判。

炙手可热的适用对象

“炙手可热”这个成语的本义是形容一个人权势大、气焰盛,通常带有贬义,意指让人不敢靠近。根据相关资料,这个成语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指人,尤其是那些在权力或地位上非常显赫的人物。

适用对象

:成语“炙手可热”最常用来形容在政治、商业等领域中具有强大影响力和权势的人物。例如,某位高官或企业领袖因其权势和影响力而被称为“炙手可热”。

误用情况

尽管“炙手可热”有明确的适用对象,但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出现误用的情况:

物品或抽象概念:有些人错误地将该成语用来形容热门的产品、话题或事件,认为它表示“受欢迎”或“热销”。例如,形容某本书或某个话题为“炙手可热”,这种用法是不准确的,因为成语的本义并不适用于非人类的对象。

感情色彩的误解:该成语通常带有贬义,形容某人因权势而骄横放纵,但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将其理解为中性或褒义的描述,导致使用不当。

正确使用“炙手可热”时,应确保其适用对象为人,且注意其贬义色彩,避免将其用于物品或抽象概念上。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4 15:30
下一篇 2025-02-14 15:36

相关推荐

  • 鞭长莫及的反义词

    鞭长莫及的反义词 “鞭长莫及”的反义词主要有以下几个: – 如臂使指:意指像用手指一样灵活自如,形容力量或能力可以轻松达到。 – 近水楼台:比喻得天独厚的条件,容易获得某种利益或机会。 – 绰绰有余:形容能力或资源充足,完全能够应对某种情况。 这些反义词都强调了能力或条件的充足与便利,与“鞭长莫及”所表达的力量无法达到的意…

    2025-02-12
    3500
  • 祸福相依(详解)

    祸福相依 祸福相依的含义与来源 释义 “祸福相依”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huò fú xiāng yī,意指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而好事也可能引发坏的结果。这一成语强调了祸与福之间的辩证关系,反映了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来源 该成语出自《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原文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揭示了福与祸的相互依存关系,强调在顺境中应保持…

    2025-02-14
    2200
  • 前言不搭后语(详解)

    前言不搭后语 前言不搭后语的解释 定义 “前言不搭后语”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说话时前后内容不连贯,常用来形容思想混乱或表达不清,无法自圆其说。这个成语的发音为“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 出处 该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清代的《红楼梦》中就有相关的例子,描述了言辞前后矛盾的情况。 用法 在日常交流中,“前言不搭后语”可以用来形容一…

    2025-02-17
    2600
  • 不置一词(详解)

    不置一词 不置一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bù zhì yī cí,意思是指对某人或某事不发表任何意见或评论,通常表示不加以表扬或批评。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沉默的态度,即不表明立场或态度。 释义与用法: – 释义:不置一词的字面意思是“一句话也不说”,它强调的是一种不表态的行为。可以理解为对某事不加以评论,或对某人不发表任何看法。 &#8211…

    2025-02-12
    4000
  • 危在旦夕形容什么

    危在旦夕形容什么 “危在旦夕”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危险就在眼前,随时可能发生。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在早晨和晚上之间”,强调时间的紧迫性,表示情况非常危急。 成语来源 该成语出自《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描述了东汉末年,北海相孔融被黄巾军围困的紧急情形。太史慈在得知孔融的困境后,勇敢地请求出战,向刘备求援,称孔融“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2025-02-19
    1400
  • 画虎不成反类犬(详解)

    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虎不成反类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试图画出一只老虎,结果却画成了一只狗。这个成语用来比喻那些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目标的人,最终不仅没有成功,反而成为笑柄。 成语的来源与含义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的马援,他在给侄子们的信中提到,学习杜季良的行为可能会导致轻薄,而学习龙伯高则即使不成功也能成为一个谨慎的人。马援用“画虎不成反类…

    2025-02-16
    17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