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
激浊扬清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它比喻抨击和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和发扬好人好事。这个成语源自《尸子·君治》,其中提到“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
– 含义:激浊扬清强调的是一种道德和政治上的清明,意在通过清除腐败和不良行为,来提升社会的正义和良好风气。
– 用法:该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宾语或定语,具有明显的褒义色彩。例如,在历史上,许多政治家和思想家都提到过这一理念,强调清廉和正义的重要性。
历史背景
激浊扬清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厚的根基。古代许多治国理政的理论都强调了这一点,认为只有通过清理腐败、提倡廉洁,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例如,明清时期的思想家顾炎武就曾指出:“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这表明,激浊扬清不仅是一个道德标准,也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
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激浊扬清的理念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反腐倡廉的实践中。许多政府和组织在进行政治生态建设时,强调要“激浊”和“扬清”两手抓,以确保政治环境的清明和社会的和谐。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要铲除腐败,维护清明的政治生态,这与激浊扬清的理念是一致的。
总之,激浊扬清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个贯穿中国历史和现代治理的重要思想,强调了清廉与正义在社会和政治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激浊扬清和去芜存菁区别
激浊扬清和去芜存菁这两个成语都涉及到清除杂质和提取精华的过程,但它们的侧重点和含义有所不同。
激浊扬清
激浊扬清的字面意思是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这个成语比喻的是清除坏的、无用的事物,发扬好的、积极的事物。它强调的是通过增强有价值的信息或元素,来减弱或排除无用的信息。例如,在数据处理或图像处理中,可以通过提高对比度来突出重要部分,同时降低背景噪声的影响。
去芜存菁
去芜存菁的意思是去掉杂质,保留精华。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在分析和筛选过程中,去除那些无用的、冗余的部分,保留有价值的内容。它常用于科学研究和数据分析中,旨在使数据更加简洁和清晰。例如,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需要过滤和聚类数据,只保留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
主要区别
– 侧重点:
– 激浊扬清:侧重于强化和突出有价值的信息,强调发扬光大。
– 去芜存菁:侧重于移除多余的、无用的信息,强调保留精华。
– 应用场景:
– 激浊扬清:常用于描述清理和提升的过程,如在社会、文化或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 去芜存菁:多用于科学研究、数据分析等领域,强调精简和提炼的过程。
虽然这两个成语在某些方面有重叠,但它们在具体应用和侧重点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激浊扬清下一句
“激浊扬清”的下一句是“提纲振纪”。这句诗出自元代诗人张野的《水龙吟送侍御安公陕西行台,用马西麓韵》。整首诗表达了清理污浊、提振纲纪的主题,强调了正义与清廉的重要性。
“激浊扬清”本身的意思是冲去污水,扬起清水,常用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体现了对清廉和正义的追求。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