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生是什么意思

苟且偷生是什么意思

“苟且偷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gǒu qiě tōu shēng。其意思是指为了生存而得过且过,勉强地活着,缺乏远见和追求,通常带有贬义。

成语解析

字面意思

– “苟且”意为得过且过,形容人对生活的态度草率、不负责任。

– “偷生”则指苟且地活着,强调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

出处

– 该成语出自《荀子·荣辱》,原文为:“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这句话表达了对那些只求苟且生存而不追求更高理想的人的批评。

用法

– “苟且偷生”可以用作谓语、宾语或定语,通常用于形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缺乏长远规划的人。它的使用场合多与贬义相关,强调一种消极的生存态度。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 苟全性命、苟延残喘、因循苟且。

反义词

– 宁死不屈、视死如归、铮铮铁骨。

例句

– “与其苟且偷生,无所作为,不如发奋图强,在工作上做出点成绩来。”

– “革命烈士们宁愿英勇牺牲也绝不苟且偷生。”

“苟且偷生”不仅仅是对生存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批判,强调了追求理想和尊严的重要性。

苟且偷生是什么意思

苟且偷生一般形容什么

“苟且偷生”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在困境中勉强度日的生活状态,强调一种得过且过、缺乏追求和远见的态度。它可以用来描述那些为了生存而不择手段、只图眼前利益的人,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理想。

成语解析

苟且:意指得过且过,形容人们对生活的态度是随便和马虎,不求上进。

偷生:指的是为了生存而采取不正当或不光彩的手段,强调一种对生命的苟且和无奈。

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通常涉及到对那些不思进取、不努力追求更好生活的人进行批评,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消极态度和对未来的无视。

在文学作品中,“苟且偷生”常常被用来表达对这种生活状态的反思和批判。例如,巴金在其作品中提到“苟且偷生”时,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鄙视,认为这种状态比死亡更可怕。

苟且偷生最简单解释

苟且偷生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gǒu qiě tōu shēng。其最简单的解释是指“得过且过,勉强地活着”,即为了生存而不顾将来的祸患,缺乏远见和追求,形容一种消极的生活态度。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荀子·荣辱》,其中提到“今夫偷生浅知之属,曾比而不知也”,强调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浅薄和无知。它通常带有贬义,表示一种不求进取、只图眼前安逸的态度。

本图文由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侵权/违规的内容,请联系删除。

(0)
海岚的头像海岚认证作者
上一篇 2025-02-18
下一篇 2025-02-18

相关推荐

  • 财运亨通是什么意思(详解)

    财运亨通是什么意思 “财运亨通”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发财的运道很好,赚钱非常顺利。这个成语的拼音为“cái yùn hēng tōng”,其中“亨”字表示通达、顺利的意思。 成语解释 – 释义:财运亨通表示获取钱财的运气好,赚钱顺利,财源滚滚而来。 – 出处:该成语出自清代作家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其中有句子提到:“谁知财运亨通…

    2025-02-22
    500
  • 雄鸡断尾(详解)

    雄鸡断尾 雄鸡断尾的解释与来源 定义与含义 “雄鸡断尾”(拼音:xióng jī duàn wěi)是一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雄鸡因害怕被用作祭祀的牺牲而自残其尾。这个成语后引申为比喻因畏惧遭受迫害而自甘无用,甚至自我作践。它强调了在面临危险时,明智之士可能会选择自我牺牲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历史背景 该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昭公二十二年》。故事中,周景王的…

    2025-02-17
    2700
  • 投笔从戎(详解)

    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是一个源自东汉时期的成语,意指文人放弃文化工作,投身军旅,以报效国家。这个成语的典故主要与班超的故事有关。 班超的背景 班超(字仲升),出生于东汉时期的扶风郡(今陕西咸阳),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他的家庭背景使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由于家境贫寒,班超不得不为官府抄写文书以维持生计。尽管如此,他心中始终怀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像傅介子和张…

    2025-02-15
    2100
  • 蚕食鲸吞(详解)

    蚕食鲸吞 蚕食鲸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cán shí jīng tūn。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蚕吃桑叶那样一点一点地侵占,或者像鲸鱼那样大口吞食,通常用来比喻强国通过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来侵略弱国的领土。 成语来源 蚕食鲸吞的出处可以追溯到《韩非子·存韩》,其中提到“诸侯可蚕食而尽,赵氏可得与敌矣”,这表明了成语的历史背景和使用场景。 成语用法 这个成语可…

    2025-02-20
    1100
  • 放之四海而皆准(详解)

    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之四海而皆准”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某种真理或原则在任何地方都适用,具有普遍性。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礼记·祭义》,其中曾子提到:“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这段话强调了“孝”的重要性,认为孝道不仅充满天地,还普遍适用于四海之内,适合所有人和时代。 成语的含义与背景 – 普遍性…

    2025-02-20
    1200
  • 屏息敛声(详解)

    屏息敛声 “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bǐng xī liǎn shēng”。其意思是控制住自己的呼吸和声音,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表现得小心翼翼、专注或畏惧的样子。 成语解释 – 含义:屏息敛声指的是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人们在紧张、害怕或专注时的状态。这个成语与“敛声屏息”意思相近,都是用来描述一种安静、集中注意力的情境。 &#8…

    2025-02-16
    2900

联系我们

1894872548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260487815@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